他长得黑黑瘦瘦,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他说话时声音不洪亮,但他的心是敞亮的、双脚是勤奋的。 他就是被人称为“人黑心红”的赵国祥。近日,记者走近今年54岁的赵国祥,走进他的水利世界。作为孟州市槐树乡水利站站长,他所研究的“孟州市小麦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项目”获得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渗漏工程的实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获得焦作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参与设计的槐树乡土地整理项目、乡提灌站修复工程、果汁厂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为当地农业的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姓眼中的“创新哥”“祥,来了。”5月3日上午,一见到赵国祥,槐树乡张嘴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吾热情地和他握手。称赵国祥为“祥”,是张德吾多年来的习惯。 这一天,张嘴村将从顺涧水库提水灌溉田地,庄稼终于可以“解渴”了。这已是该村今年第二次从顺涧水库提水浇地了。 槐树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地处孟州市西部岭区,灌溉水源缺少,庄稼自古以来就属于望天收,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张嘴村就是一个这样的村。 张德吾告诉记者,自从赵国祥设计的三级提灌站投入使用后,他们村吃水难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张嘴村为啥叫张嘴村?是因为这里的丘陵看起来像人张着嘴,加上村民大多姓张,因此取名张嘴村。 张德吾说,几年前,赵国祥来到该村,看到村民守着顺涧水库却用不上水,田地都张着“嘴”等着喝水,心里很是着急。 赵国祥踏踏实实地在村里工作了好长时间,他根据村里的地形、地貌,设计了三级提灌站,终于让村民用上了顺涧水库的水。地势低的用一级提灌,地势高一点的用二级提灌,最高处就用三级提灌。 赵国祥和村里的老老少少多口人一起干,光泵站建设就干了两年多。最终,全村的多亩田地都喝上了顺涧水库的水。 帮助张嘴村村民解决吃水难后,赵国祥开始在全乡推广三级提灌站。如今,槐树乡的68个自然村都用上了三级提灌站。 槐树乡龙台村村民郝德至说:“俺乡的田地特别好,就是缺水。以前,村里的田地浇一遍需要7天,自从建了提灌站后,仅需7个小时就把田地浇完了。” 在槐树乡,赵国祥是有名的“创新哥”,比如建浮体船工作亭的点子就是他出的,当地人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小船”。 用水泵在水库里抽水浇地,时间长了,有些地方的水会被抽干。村民正用水时,抽不上来水怎么办?赵国祥根据船的漂浮原理,设计了浮体船工作亭,解决了困扰农民浇地的难题。 当之无愧的“土专家”提起赵国祥的业务水平,那是在全市水利系统都有名的,人称“土专家”。 年,投资万元的槐树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前期规划。面对复杂的地形,省里来的专家都挠起了头。赵国祥接到紧急通知,半途接手项目规划工作。时间只有一夜,因为第二天早上省里来的专家将携带图纸返回郑州。如果规划没有设计好,很可能会影响项目的立项、实施。时间如此紧迫,乡里的主要负责人心急如焚。 赵国祥不愧是“土专家”。跑到县城买了绘图铅笔、直尺和一盒水彩笔后,赵国祥就开始工作了。 赵国祥是土生土长的槐树乡人,对乡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很熟悉。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适合打井,哪里建提灌站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一个个分解项目在他的脑中成形。 第二天8时,一夜没合眼的赵国祥拿着厚厚一沓材料找到省里的专家。省里的专家边看材料边点头,看完后连声说好。 该项目完成后,槐树乡新增耕地余亩,新修渠道20千米,新建提灌站20余座,极大地改善了乡里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此外,中低产田改造、投资0余万元的焦庄水库增容项目、淤地坝的选址建设、自来水厂的规划设计,槐树乡总能及时、高标准地按照要求做出来,从而赢得先机。这其中,都有赵国祥这个“水利活字典”的功劳。 下一步,赵国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节水、灌溉、增收。”他用最简短的语言说。 槐树乡的“水利活字典”上世纪80年代,赵国祥来到槐树乡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30多年来,赵国祥熟悉了槐树乡所有的水库、堤坝、渠道,当地的水文、地形、土质等也都了然于胸,被誉为槐树乡的“水利活字典”。 赵国祥十分好学,年轻时,他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掌握了电工、机电泵站规划设计、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各种专业知识。 上世纪80年代,槐树乡的汤庙水库刚刚建成,乡里的主要负责人就把心思放到了建设提灌站上。 为了建设一流的提灌站,赵国祥和乡水利站的一班人担负起了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的重任。 “你要保提灌站安全15年。”当时,槐树乡的一名负责人这样对赵国祥说。 “我敢保提灌站安全20年!”赵国祥斩钉截铁地说。 看看赵国祥当时的工作状态吧。 维修的时候,几百公斤重的钢管拆卸、组装,赵国祥身先士卒,经常是两手油、一身泥;抽水的时候,他一连几十个昼夜连轴转,熬红了眼睛;水库灌库的时候,他时刻关心泵船的安全,一遍一遍地观察水情。在乡村走访时,羊肠小道磨破了他的鞋,路边的荆棘挂烂了他的衣服…… 年,槐树乡的提灌站管件超出使用年限,该退役了。作为槐树乡水利站站长,赵国祥和乡里主要负责人沟通后,积极向上级争取了30万元修复资金。 说是修复,其实相当于重建,况且时近3月,短期内浇不上水,周边村庄的近1万亩小麦将会绝收。留给赵国祥的,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 赵国祥再一次选择拼搏。几十平方米的钢板、近公斤的电焊机,他们绳拽肩扛往丘陵上送。为赶进度,赵国祥和同事吃住在工地。提灌设备及配件不好买,他们三去开封、十进洛阳,多方寻找,配齐了变压器、真空泵、铺助器、高压橡胶管等设备。20天后,新的提灌站建造完成,1万亩麦田有救了。 事后,槐树乡有关负责人对赵国祥赞不绝口,连说“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 槐树乡提灌站目前配备水泵3台,每小时出水1立方米,可灌溉周边8个村的近1万亩土地。规模如此之大的提灌站,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的,在孟州市绝无仅有,在周边县市也不多见。 说得好听,不如干得漂亮采访赵国祥,记者最大的苦恼是他的话特别少,着实挖不出什么“干货”。可熟悉赵国祥的人都说,别看他长得黑,心是红的;别看他不爱说话,却干了很多让村民受益的实事。 我一向对“敏于行,讷于言”的人抱有好感,因为实干就是他们最美的“语言”。 赵国祥说,给老百姓干点实事,比啥都强。 就是,说得再好听,不如干得漂亮。 责任编辑:晓然至道 编辑:夏天 焦作日报社全媒体◎《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网(白癜风什么药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