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西强我弱”的舆论生态,破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局,传播好中国声音,媒体既要“敢讲”,不断增强话语权;又要“善讲”,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多彩、真实的中国,抢占舆论制高点特别是国际传播制高点。

1.谁来讲——确立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

要拓宽思路,摈弃讲好中国故事只是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者职责的观念,树立人人都是“讲解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立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

习近平总书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和表率。无论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总书记都非常注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生动诙谐,鞭辟入里,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针对目前宣传舆论工作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官方讲得多、民间讲得少,专业人讲得多、普通人讲得少,国内人士讲得多、境外人士讲得少等问题,媒体要积极探索“自己讲”和“别人讲”、“官方讲”和“民间讲”、“国内人士讲”和“境外人士讲”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模式,使讲故事的主体更加多元,让故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以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比如,在宣传“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时,既要说“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的贡献,也要讲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贡献;既可以由国内相关人士通过国内媒体讲,也可以通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人士、媒体讲,这样的“故事”会更具感染力、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只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事,走出国门的企业和所有“涉外”人员,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事实表明,越来越多普通民众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形象代言人”和“中国故事讲述者”,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媒体要更加注重并更大限度发挥企业和民间力量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2.讲什么——以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为目标

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推动世界和平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资源、坚实基础。中国已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对外传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要满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要针对国际上一些共性、热点甚至敏感问题,在释疑解惑上下功夫,及时发出中国声音。可通过讲述好一个个生动案例,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ly/14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