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信奉一句老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意思是说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遇到突发情况往往更能稳住场面。

可是长辈太有主见,对晚辈来说也未必就是好事,尤其是在家族传统和个人选择难以两全的英国王室内部。

不管是伊丽莎白女王本人,还是她的丈夫儿子,都必须直接面对母亲或者岳母、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强硬一面。

老太太对女婿菲利普多有不满,对孙子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关系更是眼里不揉沙子,由于身份和影响力的无可置疑,其他人都得老老实实地恭敬服从。

这位传奇女性本名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其父拥有斯特拉斯莫尔暨金霍恩伯爵的头衔。

在英国论背景,当然谁都不能和王室掰手腕,但年伊丽莎白与亚伯特王子(后来的乔治六世)结婚时,她的父亲可是能拿出家族王冠当作陪嫁的。

这样看来,她的娘家境况终归也不会太差。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共有十个兄弟姊妹,她在其中排行第九。她出生于维多利亚女王仍在位的年,亲历过不太平的战争年代,逐步养成了开朗大方而坚定的个性。

也许正是这种富有光芒的个性吸引了亚伯特王子的目光,也就是后来那位著名的“口吃国王”。

曾经拿过奥斯卡的大片《国王的演讲》,就是以他作为主角的。

据一些信息披露,对于来自王子的追求,女方一开始并不太怎么热衷。

有的消息认为她不喜欢王室的拘束和不自由,也有的消息认为她不喜欢性格内向、又没有继承权的亚伯特王子,对其兄长威尔士王子则更有好感。

还有的消息声称,王子追不到心上人是因为对方早有属意对象,玛丽王后甚至还因此专门插手、把王子的“情敌”马里伯爵派遣到海外去公干……

总之,在经历了多重波折之后,伊丽莎白终于还是和亚伯特王子结婚了。

不过在当时,无论王室内部、还是英国臣民,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这一对新婚夫妇会在国家大事问题上有什么存在感。

毕竟规则摆在那里,王位的继承顺序是非常清晰的——乔治五世仍在位,即使他一旦驾崩,继位的也应当是亚伯特王子的哥哥、威尔士王子爱德华。

谁又能想得到,这位王储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没多久,就上演了全球最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戏码?

预定继承王位的爱德华八世变成了温莎公爵,原本打打酱油的约克公爵却成了乔治六世,他的妻子自然也就升格成了伊丽莎白王后。

不过,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可并不是能够安享尊荣的前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眉睫之间,世界局势变幻之下,原本大英帝国的影响力也在渐渐崩解。

外部环境大势不妙,偏偏王室内部又出了要和离异女性结婚宁可不做英王的新闻,新上位的英王从小就没被当成继承人培养,性格内向还自带口吃。

不管怎么看来,这都不是个好的开局。

然而也正是在种种不利环境下,这位伊丽莎白王后展现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她一直支持鼓励丈夫为克服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努力,巨细靡遗地陪着丈夫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他们还联袂出访美国,与时任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结下交情,这对英美两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二战进入白热化时期后,伦敦时常遭到来自纳粹德国的空袭轰炸。

当时居住在白金汉宫的英王一家自然也难免风险,有人向王室建议,至少让两位公主离开伦敦躲避来自天空的危险。

然而王后对此建议断然拒绝,她认为身为王室成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英国人民并肩作战”。

就算白金汉宫被炸弹炸损一角,伊丽莎白王后也十分镇定,甚至幽默地表示“这样视野就更加开阔了”。

空袭过后,她也一直随从乔治六世到城内各处慰问伤员、视察损毁建筑,并安抚民众情绪。

王室表现出的态度大大提升了在民众中的威望,也成了整个英国的精神支柱。

年,乔治六世在56岁时病逝,其长女伊丽莎白继位为女王,王后也就从此进位为伊丽莎白王太后。

骨肉相连、休戚相关,王太后自然是新任女王最坚定的支持者,她看到女儿政务缠身忙不过来,便主动接过了照顾孙子的角色。

查尔斯长大后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外祖母的敬意与爱,他说她是“你可能拥有的最神奇的祖母”。

很可能也是由于爱德华八世抛弃责任的缘故,伊丽莎白王太后把子孙的利益看得极重,同时对于拥有多次婚史的人带有相当强烈的不信任。

她晚年与女婿、外孙之间的意见不合,多数都来自这一系列的心结。

说到世界级的著名“赘婿”、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同样也是个大有故事的神奇人物。

即使英国王室特别讲究“血统”,菲利普的出身也无懈可击——他拥有丹麦希腊两国王室血脉,但家境堪忧,父母甚至还经历了长年流亡生涯。

在为人父母的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看来,这样一个落魄王子,并不是当女婿的好人选。

但是既然人家已经走上了恋爱道路,强行棒打鸳鸯也未免太过专制。国王和王后便先是用上缓兵之计,后又提出了要男方放弃继承权和原姓氏的要求。

万万没想到这一条条看起来不近人情的条件,菲利普竟然全都接受了下来。

为了女儿的选择和幸福,父母最终不得不让步,但不和谐的种子却从一开始就埋了下来。

比较出名的争端之一:孙辈的教育问题。

菲利普亲王自己在青年时期家境不佳,为了磨砺意志力求上进,他曾经到苏格兰的戈登斯顿学校求学。

这所学校在外界有“斯巴达式教育机构”的称呼,所有学生大清早就得起床,学操船、练跑步、进行体力劳作,而且只能洗冷水澡。

据说亲王自己对该校理念十分赞同,毕竟他自己就是从这所学校出来后进了海军,才邂逅了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

于是等到有了儿子查尔斯,他力主让儿子也去接受和自己当初同样的教育。

这个决定在岳母那边受到了极大反对,伊丽莎白王太后认为自己的孙儿从小敏感又多愁善感,不适宜去那么遥远而严苛的学校。

必须得去伊顿公学!不但近,而且更容易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

当然这事最后是菲利普赢了,但此后多年查尔斯与父母的感情都不够亲近,王太后始终认为都是菲利普选错学校的恶果。

更大的冲突来自冠姓权问题。

结婚之前,为了平息来自各方的反对,菲利普主动放弃了丹麦希腊两个王室的头衔,还放弃了原本的姓氏(传说有德国渊源),改用了来自母族的姓氏“蒙巴顿”。

但这并不证明菲利普就是个心甘情愿当“倒插门”的男人。

好不容易到了年,乔治六世去世了。

压在菲利普亲王头顶的压力有所松动,他便与自己的女王妻子商量,希望孩子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能够随他的姓氏“蒙巴顿”。

据说女王本人倒是没有强烈反对,但玛丽太王太后、伊丽莎白王太后以及时任首相丘吉尔却摆出了强硬态度,而且措辞很不好听:请认清你自己的身份!

一来二去,丈母娘和女婿之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糟。

菲利普甚至还发过牢骚,说自己“只是一条变形虫”,因为他是全英国唯一一个对孩子没有冠姓权的男人。

然而,即使老太太为了孙辈不惜和女婿对着干,她最疼爱的外孙子,曾经声称“永远忠实于她”的外孙查尔斯,终究也还是和她有了分歧。

焦点就是戴安娜和卡米拉。

众所周知,查尔斯王子在婚前就和卡米拉保持着恋爱关系,然而卡米拉的婚史恰恰踩中了老太太的雷点。

爱德华八世为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而放弃责任,女儿玛格丽特爱上了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同样结局不佳。

伊丽莎白王太后因此对卡米拉印象极差,对外称呼她为“恶毒的女人”,认为都是她不干好事、破坏王室感情。

老太太心目中的完美孙媳自然是戴安娜,因为她出身斯宾塞家族,她的外祖母更是自己的侍女兼手帕交,堪称知根知底。

即使这桩世纪婚姻最后以悲剧收场,伊丽莎白王太后也并没有改变态度。她撑着96岁的高龄也要出现在戴安娜葬礼现场,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都留给了威廉和哈里。

年3月,时年岁的伊丽莎白王太后送走了自己最爱的小女儿之后,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

她的人生长过一个世纪,历经六位君主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看过的首相都有二十多人。她逝世后停灵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三天内前前后有有超过20万人前来悼念。

不过即使是这样传奇的女性,也无法完全控制儿孙的想法。她逝世后的第三年,查尔斯终于如愿以偿地把卡米拉娶进了门,这大概也是老太太无可奈何的事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fz/147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