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午十二点,微博官方公布了一则社区公告,称某第三方新闻平台在微博毫不知情、并未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自媒体账号的内容,鉴于其行为性质严重,微博先行暂停了第三方接口,并表示将会依法维权。微博截图里赫然显示的“头条号”,再次把今日头条推向风口浪尖。 今年以来,多方数据表明,今日头条的用户增长正在日趋放缓。在移动资讯领域突飞猛进了四年之后,内容广被诟病,流量遭遇瓶颈,媒体平台缺乏价值观导向等质疑声不断,依然四处扩张的今日头条,传闻中亿美金估值是否严重被高估? 1、无价值观可以厚脸皮,但内容决定平台价值 年以来,今日头条已经先后牵扯进超过10起媒体侵权案件,起诉方包括搜狐、腾讯、《新京报》等多家主流媒体。 据艾瑞咨询《年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发展重点正在从流量向内容和技术转移,精细化运营是主调,争取用户注意力是核心。然而内容一向是今日头条饱受争议的焦点,不仅屡陷侵权风波,内容低俗无下限也屡屡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包括人民日报在内主流媒体的点名批评。 今日头条作为内容分发平台,一直以自身技术中立,没有价值观来规避平台监管责任。为了追求流量,低俗博眼球内容层出不穷。张一鸣曾在采访中承认今日头条的收入几乎都来自广告,然而,从广告主投放初衷讲,品牌营销需要良好的推广环境,推广环境好坏决定了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然而今日头条上海量的低俗内容,不但不会为广告主带来良好收益,反而会损伤广告主的品牌价值。 没有价值观不设下限的今日头条虽然靠着脸皮厚依然不为所动,但内容决定用户,内容环境更决定了其广告价值。 2、人口红利消失,广告收入还有多少想象力? 凭借先发优势,今日头条用户量曾一度飞速增长。但QuestMobile最新夏季报告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的用户增长速度正日趋放缓。 遭遇流量天花板之后,今日头条下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提高流量变现效率。然而第三方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用户58.7%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且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占大部分。用户群体低学历、低收入的双低特征,决定了今日头条潜在用户价值极为有限,广告商从今日头条用户中所能发掘的市场潜力并不高,今日头条实际的变现前景并不乐观。 且今日头条虽然宣称“千人千面”,机器精准分发,但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大多是今日头条猜心后的主动push。被动的靠猜测用户心理进行信息推送,远不如用户主动搜索更能暴露需求。用户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更垂直的电商、生活服务平台获取服务或产品,上今日头条去搜“火锅”或“连衣裙”的几率就极低了。当用户不再通过搜索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靠大数据猜心推送的头条信息流广告的价值就没那么高了。 3、封闭王国下的“土皇帝”能走多远? 今日头条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在移动资讯行业的先发优势,也得益于新浪、等股东早期的强力支持,但在今日头条D轮融资消息中,老股东新浪和周鸿祎都选择了退出。现在,今日头条更是和老股东新浪正面互撕。 如今的今日头条,建立起了“土皇帝”式的封闭王国。利用已经积累的用户和流量,不断推出子系产品,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短视频;同时,头条问答独立为悟空问答抢占问答风口,微头条和私信更被业内认为是对微博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