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号

央视聚焦沂蒙精神

《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

分别播出沂蒙精神系列报道

《沂蒙精神:鱼水相依一家亲》

《军爱民民拥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老区唱响新时代沂蒙山小调》

01

央视《朝闻天下》

山东临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斗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年6月,这首耳熟能详的《跟着共产党走》在临沂市沂南县东高庄村问世了。

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理事袁桂海:当时创作这首歌,就是抗大一分校,两个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半个小时把它就创作出来了。这里一个背景就是老百姓参与了革命,在参与革命过程当中大家从内心深处觉得共产党、八路军为我们好,我们要一定拥护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这不仅仅是那两个年轻人,他们内心所想的,而是整个党政军民共同心里所想的那种信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八路军来到沂蒙山区后,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来保护老百姓,而当地的老百姓也拿出自己的一切来支持他们。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内,一组群雕展现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景象。

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许多同志要同日寇进行战斗,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当地百姓家。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还不到三天。

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后,他的两个儿媳也加入进来一起照看革命者的后代。

王换于儿媳张淑珍:(年生前采访)杀光、抢光、烧光这三光政策,(日本)他在这侵略咱中国,你看还了得吗?咱不管怎么办?咱管吧?咱管!那个时候十一月里大的用背篓,小的俺抱着,还隔着一条大河俺给运过来了,运来了,一运怎么着?四十多个!院子里全是孩子,那把我又愁急了,我这怎么(办)?在那个山上,挖了一个洞,咱给留了个门,把孩子放那头。

对于战时托儿所42名孩子,王换于都是用生命来呵护的。三年多时间,这些孩子没有一个伤亡,但是他自己的四个孙子却因为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折了。

王换于儿媳张淑珍:(年生前采访)他爸他妈出去了(打仗去了)我就说咱自己的孩子吃得粗点那个(八路军孩子们)吃得细点把孩子养起来这样交给他爸交给他妈咱就放了心了

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理事袁桂海:(沂蒙)老百姓呢,他在这个革命的过程当中,跟党走的过程当中,他们也是也想参与救国救民的运动,为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02

央视《新闻直播间》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报道,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斗争当中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感天动地,老区变化翻天覆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实现整体脱贫到建设全面小康,沂蒙老区正唱响新时代的“沂蒙山小调”。

来源

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临沂新闻

原标题:《13分钟!临沂登上央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fz/13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