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发 https://m.39.net/pf/a_4646330.html 今天凌晨3点09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院士在我院逝世,享年96岁。 陈灏珠,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年11月生于香港,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71年。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率先作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超声检查;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达国际先进;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在国内外首先应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引起的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成功。历年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余篇,主编专著12本,参编书30余本。从事医疗工作中立功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奖1等奖7项,其他等级奖11项,获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9位。捐资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致力于医疗扶贫工作,并资助经济困难医学生完成学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于年专访陈灏珠院士并刊文“一辈子研究一颗心”,今整理在此以缅怀这位我国医学大家。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医学界有一位年轻人预言:有朝一日,冠心病将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健康杀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预言成了现实。流行病学的统计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上升26%,女性发病上升19%;我国每年约有万至万人死于冠心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群的30%至40%。 当年提出预言的年轻人,随后与治疗冠心病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就是我国当代心脏病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心内科陈灏珠教授。昨天,86岁高龄的陈老荣膺上海市科技功臣称号。 心脏研究也要自力更生 白发慈眉,和蔼可亲,是陈老给人的第一印象。几轮交谈下来,他思维之敏锐、精神之矍铄,以及带有些许批判性的观点,很容易让人忘记眼前的这位老者已年届耄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国家用巨大代价换来的教训。不论医学发展,还是科技创新,都应该实现自力更生。”这句话,陈教授讲了大半个世纪,每次说起时,眼神都异常坚定。 年,陈灏珠生于香港。从教会学校到中国人自办的学校,颠沛流离的学生生涯,使他既接触了先进的西方教育,又充分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年,陈灏珠以优异成绩从中正医学院毕业,同年被推荐到原上医院实习。 医院完成打基础的住院医师岁月后,陈灏珠面临专业选择。他没怎么多想,就挑了当时还不热门的心脏科,原因相当单纯:“心脏科的陶寿淇教授身为医学大家,没有半点架子,待人很和气。我乐意追随这样的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陈灏珠完成了一桩桩心脏病学史上完全自力更生的“大事件”。陈灏珠的胆大心细,也就此蜚声中外。 国际首创皆因沉得下心 年4月23日,陈灏珠为病人施行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获圆满成功。业界评价:这是我国冠心病诊断水平提高的里程碑。正值西方国家对华封锁的年代,关于造影的材料仅局限于文献报道,毫无临床参考指导可言。当时,介入诊断对医生来说犹如“天方夜谭”,陈灏珠从动物实验到尸体实验,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实验室内,前前后后准备了好几年,做了数不清的造影,最终完成了临床“首例”。老教授回忆说,虽然是首次,但基于大量的实验基础,在为患者进行造影时,已胸有成竹。而当年融洽的医患关系,也为自己敢于创新创造了良好空间。 另一件让陈教授颇为得意的“大事件”,发生在年。作为常用的心律失常治疗药物,奎尼丁一直在临床大量使用。但奎尼丁会引起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奎尼丁晕厥”也因此成了医生的梦魇。在经过细心观察得出用药规律后,陈灏珠为“奎尼丁晕厥”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来缓解晕厥症状。随着患者症状的不断反复,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患者床前观察病情,并及时更改用药方案,摸索出了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的作用周期,最终大胆采用超大剂量(正常剂量的15倍)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减量维持6天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彻底控制。这一惊心动魄的临床案例,随后被发现属国际首创,挽救了不少患者的性命。陈灏珠坦言,在选择超大剂量用药时,脑子里根本没想过什么首创不首创,只是纯粹地要把病人救活。当回过头来总结治疗方案时,人们才发现,这一方法从未有人尝试过。 这两桩原汁原味的中国创新,成就了陈教授从医的巅峰之作。他常这样总结:“撇去浮躁、甘于寂寞。”作为科技功臣,陈老说:“科学创新讲究水到渠成。就好比世界上没一个诺奖获得者,会以得奖为目标去搞科研,大家都是在潜心研究中成就非凡。我们国家要营造一个如同‘追星’般爱好科技的良好氛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沉得下心搞研究。” 他教出了一批心脏病学名医 陈老是位不甘服老的学者。他常用委婉的语气,向学生们传递坚毅向上的人生观:“人,是一定要有精神的!”“人生在世,总不能雁过拔毛。”60余载春夏秋冬,陈教授倾注了一腔心血和精力,培育出一代代心脏病学人才:舒先红、葛均波、王春生、赵强……到今天,这些医学人才已成为我国心脏医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没有创新的人才,就谈不上科技创新。陈灏珠深深记得,当初自己从医时受到了陶教授、董教授等医学大家的指引,少走了不少弯路。自己身为老师后,更应不吝一切地培育人才,直至耄耋之年依然如故。从年开始,陈灏珠受卫生部委托,主办全国心内科进修班,迄今进修班已举办31期,培养学员超过名。他每次都亲自授课,把先进的心内科知识传授给来自我国偏远地区的基层医师;《实用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堪称全国心内科医生的教科书,担当新一轮主编的他,还逐字逐句地把关……医院内,陈教授“用中文问诊患者,用英文发问学生”的查房,向来是块响当当的“招牌”。每次查房,他坚持完全使用英语来与学生交流,以此鼓励学生时时更新知识库,与国外先进医疗进展实现同步。许多年来,陈教授的英文查房甚至吸引了不少科室内外、院内外的医生前来观摩、听讲。 年,陈灏珠在家人的帮助下,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万元,用于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此次科技功臣颁奖前夕,陈教授又向记者透露,“我将把科技功臣的奖金捐出来,用于帮助更多有困难的医学生,为他们的成才助一臂之力”。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w/142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