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津关,是东汉灵帝为抵御黄巾军所设的八关之一。它和孟津关形成掎角之势,共扼黄河咽喉,镇守洛阳北大门。

关于小平津关名称的由来,说法有二:一则认为它仅次于孟津关而得名;二则认为它与平阴、平县的地名有关。史料记载,汉时河南郡在今孟津县和偃师市交界一带设平阴、平县,故称“小平津”。

关于小平津关的地址,说法同样有二:多数资料显示小平津关在今孟津县会盟镇花园村,也就是后来的花园渡;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小平津关实则是孟津、偃师与巩义交界处的杨沟渡,在今偃师市邙岭乡周山村附近。

翻看地图发现,花园渡和杨沟渡均离孟津渡所在的扣马村不远。其中,花园渡在孟津渡西两三公里处,而杨沟渡位于孟津渡东两三公里处。

杨沟渡和花园渡都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每天船工摆渡的客人有上千人,黄河北岸的温县、孟州等地也经常利用渡口过河。据当地人介绍,以前黄河的水比现在大得多,加之船运条件落后,过河并不容易,如果遇到洪涝之年,渡口就会停运。

虽然小平津关关址扑朔迷离,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它扼守洛阳北大门时,曾历经过的鼓角争鸣和刀光剑影。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年),汉灵帝命大将军何进置洛阳八关。中平六年(公元年),灵帝宠信的宦官张让杀死何进,袁术、袁绍等人听闻何进被杀,遂入宫对宦官大开杀戒。惊慌失措的张让劫持少帝刘辩,连夜逃向小平津。袁术等人穷追不舍,张让无路可走,投河自尽,何进旧部董卓将少帝刘辩迎回洛阳。

董卓旋即掌控朝中大权,致群雄联合讨伐。当时,河内太守王匡屯兵于黄河北岸,准备除掉董卓。董卓闻讯,先在平阴津(黄河古渡口,今孟津境内)布下疑兵,暗中派精锐部队于小平津渡河,绕到王匡军背后发动攻击,大破王匡之兵。后董卓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年),匈奴建立的政权汉国攻陷都城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随着洛阳的沦陷,一批晋朝大臣纷纷想重建中央。最先是司徒傅祗在河阴县设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屯小平津,征召兵员,以图复晋。

直至清朝,小平津关依然久经战事。如今,随着铁路桥和公路桥飞架黄河,小平津失去往日的重要地位而烽烟散尽。说到黄河桥,年代最为久远的莫过于西晋大将军杜预修造的富平津桥。当时杜预为解决黄河通行问题,力排众议,建成黄河第一座浮桥。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mt/62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