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鼓原称犁铧大鼓,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以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山东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北方大鼓的鼻祖。山东大鼓的历史渊源:

据艺人师承谱系和口碑传说,山东大鼓由渔鼓道情的孙赵门衍化而来。已知清嘉庆年间,孙赵门山东大鼓河北籍艺人有五位姓名中均带"山"字,即威县王奎山、临西吕连山和李明山、清河徐靠山和临城冯云山,时称"五大山"。自清嘉庆至民国二十六年(),山东大鼓在冀鲁两省南起聊城、临清,北至德州、沧州的大运河两岸十分兴盛,并形成三个支派。一支是以故城县为基点的"老北口"派,向北传至沧州地区吴桥、东光、南皮等县。其代表人物是何老凤及其传人董天佐、桑天佑、刘天秀、鲁泰昌、王泰恒、孙泰秋、张泰泉、傅泰臣、刘泰清、周泰喜、王福贞等。第二支是以南宫县为基点的"小北口"派,代表人物是张风梧、宋四莫。第三支是以邢台地区的威县、新河为主要活动地区的"南口"派山东大鼓,该支以"梨花大鼓"之名被叫得最响,又称犁铧片、倒扒口。山东大鼓的艺术特色:

山东大鼓的演唱形式多为单人站唱,也有二人对唱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矮脚小鼓、大三弦和月牙板(也叫梨花片)。演唱时演员右手执鼓楗击鼓,左手操钢板敲击演唱,乐师以三弦伴奏。唱腔属板腔体,一般分慢板(又称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

三个支派的唱腔与书目又各具不同的特点与风格。"老北口"派唱腔粗犷、豪放,其开头腔是用头板或类似头板的二板起腔,速度慢,尾音长,板起板落,咬字狠,吐字真,落音重,字密声促,善用顿音,其旋律似说似唱自然流畅。故有"老牛大摔缰"的俗称;"小北口"派的演唱风格,溶入借鉴了一些西河大鼓的技法,较之"老北口"显得巧俏,委婉细腻,善说演"文书",唱中加叙;"南口"派的唱腔婉转悠扬,曲调华丽细腻,字少腔繁,节奏舒缓。除板腔体唱腔外,"南口"派还有一些曲牌体唱腔,叫牌子腔,分快慢两种,只在特殊唱段如《小黑驴》、《小黑牛》、《王二姐思夫》中使用。山东大鼓的代表作品:

山东大鼓传统节目繁多,已知有中篇《三全镇》、《金锁镇》、《大破孟州》、《大送嫁》、《范孟亭推车》等数十部;短篇段儿书尤为丰富,以《三国》题材的唱段最多,有《东岭关》、《长坂坡》、《河北寻兄》等六十余段。其次是《红楼梦》题材的唱段,有《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十余段;《水浒》唱段有《李逵夺鱼》、《燕青打擂》等。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唱段,以及由子弟书移植过来的唱段等,共计二百余段。山东大鼓的传承意义: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

来源:CCTV文化中国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为您搜索山东好玩儿地,网罗美食地图,饱览各种旅游攻略,还有更多有奖活动等你参加!

新浪官方微博

觉得不错,请点赞,好客君谢过!

更多彩文章,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欣赏:

在山东,这才是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醉美乡村

这个山村能让时光倒流年

齐鲁文化丨齐风鲁韵曲艺瑰宝

山东快书不能被遗忘的“非遗”

青岛冬季最值得尝试的21条自助游路线

在对的时间遇见最美的山东!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mt/60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