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上有太多的河南元素可以挖掘,至少有超过半数的汉族台湾居民的祖根之地就在河南,虽然隔着一千多公里的陆地和一汪海峡,台湾与河南之间的关联依然非常紧密。真是这样吗?

初白

台湾路牌上的河南

倘若你去有机会去台湾自由行,出了台北车站,你就会发现一条名曰“南阳街”的街道。这是全台著名的“补教一条街”:米的小街道里竖着花花绿绿、鳞次栉比的广告牌,每天下午五六点,身着各色校服的学生鱼贯而入。

离南阳街不远,还有另外5条以河南城市命名的道路:郑州路、洛阳街、开封街、许昌街和信阳街。

▲台北信阳街

当然,除了那郑汴洛那几个城市名称,在台湾你还能见到一个高频词——“中原”。台北有一条中原街,新北市有一条中原路;桃园有一所中原大学,花莲有中原小学;放眼全岛,叫中原大厦和中原大楼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熟悉的名字,瞬间让人置身中原老家。

▲中原大学

▲泉州洛阳桥

台湾的河南籍人数猛增

时间上离我们比较近的一次大批河南人赴台,就是年国民党败退。

根据史料,当时赴台60万部队和多万公务员、教师及眷属们里面,河南籍人士的数量有20多万,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些河南籍士兵大多比较年轻,做大官的不多。

来台初期,受政治因素影响,他们都没有结婚。但到了六七十年代退伍以后,基本都娶了台湾姑娘。一直到80年代,河南籍二代人数猛增。

▲台湾掠影

一直到现在,不管是在台北、高雄、台中等大都市,还是花莲等县,都有河南同乡会的组织,印有同乡会会员名册,还会印制赠送河南省地图,春节时同乡会组织团拜,平时还会组织豫剧公演,颇为热闹。

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人后裔,还在海外建立了很多河南同乡会,即便离开了台湾,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家在河南。

来台的大陆籍官兵被台湾原住民叫做“外省人”,他们大多集中安置在一起,居住的地方叫做“眷村”。

▲台中河南同乡会

住在眷村里的河南人不乏三四十年代的民国优秀人才,而他们的孩子,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了科教、文化、军政界的名人。演过《春光灿烂猪八戒》和《半生缘》的李立群,就是在眷村里长大的孟州人。

还有柏杨,祖籍辉县。赵雅芝,祖籍开封。董作宾,祖籍温县董杨门,生于南阳。

▲李立群

这些赴台的河南人,几十年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河南老家。王广亚,巩义人,创办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成功财经学院。王任生,新安人,整个河南的丹尼斯超市都是他投资的。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河洛郎宋良浩,在商丘寻根祭祖的时候捐资重建了微子祠。

随着国民党一起赴台的,还有原藏于开封河南博物馆的多件珍贵文物。比如洛阳唐三彩仕女俑,安阳殷墟的青铜器、甲骨文,汝州官窑的瓷器“汝窑三牺尊”,禹州吴道子的《罗汉图》。

这些文物现在都在台北南海路49号的国立博物馆里,虽然在数量上算不了什么,但它们的珍贵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国立博物馆

台湾的静宜大学,其前身是美籍修女盖夏姆姆在开封创立了一所静宜女子中学,校名取自她的中文名字“陆静宜”。战争时期,女中一度停课,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开封八中。

蒋介石在世的时候,“总统警卫营”清一色都是河南兵,盖因河南人忠厚的缘故。让人想不到的是,蒋介石还爱看豫剧,以至于台湾现在还有一个豫剧团。

▲台湾新编豫剧

台湾豫剧团的两任“豫剧皇后”毛兰花和张岫云,都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赴台后将豫剧发扬光大。

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河南寻根,台湾岛上的“河洛文化”也被大陆人所了解。根在河洛,老家河南,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所认同。

▲“根在河洛”碑

正如南宋诗人陆游说的那样:“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THEEND-

文章来源/豫记

作者/初白

本期监制/谢明、今朝

责任编辑/谢增

太康县城郊乡人民政府

唯一官方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mt/40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