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兰亭序集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福建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书协青年书法家委员会委员、南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平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分会会长、南平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武夷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应辉书。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走进重庆宝顶山 张桂守 宝顶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东约15公里处。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年),淳祐九年(年),历时70多年,是宋著名僧人赵智凤所主持营建的“密宗”佛教的道场,共有石刻造像13处,题刻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宝顶。 宝顶,山门,一副楹联是张绍斌撰、书法家乔堃坤龙书: 形胜展奇观,身游南窟无双景; 地灵栖大佛,气贯西天第一湾。 大佛湾呈马蹄形,长多米,岩高15~30米。雕刻造像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石窟。有三十多幅型的雕刻,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等,其中以宋代的雕刻最有特色,保存完整,极富趣味性和故事性。其中除毗卢洞及圆觉洞外,均为摩崖群雕。造像有“护法神”、“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释迦涅盘圣迹”、“释迦降生”、孔雀明王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观无量寿佛经变”、“六耗图”、“地狱变”、“柳本尊行化道场”、“十大明王”“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在每幅作品中,多数刻有经文、偈语和颂词等,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大佛湾大都为密宗造像,大部分雕刻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和特有的蜀乡情趣,为宋代石窟造像代表作之一。 宝顶岩,摩崖题刻,其一:“宝顶”二字,高1.65米,宽1.25米,是大清同治癸酉(年)四月八日,知大足县事城固王德嘉敬书。 王德嘉,(一年),字仲甫,号筱垣,陕西省城固人,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元年(一年),年间担任大足知县,他在任上十分重视蚕桑与教育,政绩颇为显著,他对大足石刻的贡献亦为人乐道。 其二,“福”字,是大清宣统二年岂在庚戍(O年),暮春初,敬书大福劝人质朴,人信吾言必得寿,涵若龙必飞敬书。 其三“寿”字,触曰:”警心个尔景福,再书,大寿劝人忠厚。 伏虎罗汉像石壁,两边一副楹联曰: 道祖乘牛登岸上, 山君伏虎镇桥头。 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 毗卢洞,石壁两边一副楹联曰: 欲得不招无间业, 莫谤如来正法轮。 洞内现存佛像尊,塔亭内刻大日如来说法像,其余诸像或坐、或立、或跪,似在静听佛音。 作者:张桂守,“逐梦前行,不负韶华”,饱览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易见网络《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发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mt/141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