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孟州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孟州居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孟州较为广大的地区都有发现,从古至今,孟州一直都处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之内。 孟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韩愈陵园和元代的显圣王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主要有化工镇东孟港村的玄帝宝殿、梧桐村的观音堂、南关村的岳云宫、义井村的龙山文化遗址、槐树乡岩山村的圣佛寺、古周城村的河阳故城;孟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3处,分布于每个乡镇、办事处。 按照游览习惯,我们将文物保护单位旅游线路分为两条:城区线路、城外线路。这个春天,让我们来一场孟州历史文化之旅,一起感受孟州文化的深厚和悠远。 ?城区线路? 孟州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城区线路 观音堂--城隍庙--岳云宫---大王庙--显圣王庙---玄帝宝殿 1 观音堂 观音堂,又名无梁庙,俗称白衣堂,位于孟州市大定办事处梧桐村中段,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堂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孟县志》和堂中碑石记载:“复修于明代嘉靖十二年(年)七月。” 观音堂座北向南,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为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石建筑,顶部全部为红、绿琉璃瓦覆盖,十字形九脊,悬山造。四沿各有仿木砖石铺作三朵,四角各一朵仿木砖石转角铺作,铺作之间和十字形双脊上都刻有高浮雕壁画,共计三十八组。每组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内容主要有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传说等等,全为五彩琉璃砖烧制,故事内容有弥勒佛讲法、观音布经、犀牛望月、唐僧取经、白马驮经、三打白骨精、古城会、过五关斩六将和一些佛教活动动场面的故事,内容十分广泛,寓意奥妙,造形精美,别有洞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是无梁庙是山西、陕西、河北、河南诸省中罕见的高浮雕建筑精品,对研究明代的戏剧发现史、民间故事传说、浮雕艺术和建筑艺术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于观音堂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与明朝年间何塘何老先生是密不可分的,有时间走一走,听一听当地的民众是怎样说的。 2 城隍庙大殿卷棚 城隍庙大殿卷棚位于县城会昌区西街学校院内,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正德、清顺治、康熙、乾隆皆重修。年被公布为孟州市文物办保护单位。原为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庙宇,由于年久失修和认为拆除,目前只剩大殿卷棚。 大殿卷棚,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高米,长米,宽米,四梁八柱,为叠式三架梁,斗拱为单抄单下昂,琴面昂,柱头铺作与转角作一置,当心间两朵,交间一朵,斗拱用材较小,滴水和板瓦、筒瓦全系绿色琉璃瓦,保存基本完好。 3 岳云宫 据乾隆《孟县志》记载,岳云宫创造于元朝世祖忽必烈前至元六年(年)。原有山门、前殿、配房、戏楼、卷棚和大殿等建筑三十余间,中轴线排列,座北向南,石碑几十通,现大多数建筑和石碑早已荡然不存,惜今不能见其全貌。岳云宫目前有元代大殿五间,另存的明代残碑一通和一个碑趺。 年6月,经省专家杨焕成考证,岳云宫为元代建筑,特别是面阔五间的元代建筑,在全国来讲也十分少见,但是有一些主体结构,为明、清两代修补替换,对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时,云南大理国一得道高僧来到孟州,说玉皇大帝从云南起驾路径孟州,要地方官员捐粮捐款修建一座宫殿式建筑,并塑圣像迎驾玉帝,因是玉皇大帝的行宫,又称玉皇宫。目前岳云宫经过重修,以它原有的面貌迎接四方香客的朝圣。 4 大王庙 大王庙位于市区西南4公里的城关镇压中曹村南的黄河大堤北,原为一处黄河庙,规模宏大,现仅存大殿三间,座北向南,进深四架椽,悬山卷棚殿顶,收分不明显,几乎没有柱侧角,四梁八柱,前金柱为四方青石柱,下为方形双层青石柱础,立枋卧枋呈丁字形。 据乾隆《孟县志》记载:大王庙修建于清代早期,不过现存大殿为清代晚期建筑。近几年又经过多次复修。殿前金柱为四根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明间石柱上刻:上联为“注灌遍九州砥柱中流明德远”,下联为“经营通万里保障下土圣功宏”。次间两根石柱刻为:上联为“人存恭敬之心默然感应”,下联为“神有高远之功荡乎难名”,另殿前存石碑一通,为清代道光年间年立。大王庙大殿卷棚为我市仅存的一处黄河,为研究黄河河段形成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观价值。 5 显圣王庙 显圣王庙位于孟州市堤北头村,显圣王庙大殿系元朝吴门桥都元帅宁玉(—)的后人捐地捐款于至正十一年()修建。大殿称三圣殿,亦称显圣王殿,该庙原建在堤北头村东南约一公里处的小金堤之东侧,清康熙四十五年()黄河北齿。大庙被水围困。乾隆二十四年(),迁到此处,经过年和年的两次修整,显圣王大殿、舞楼、戏楼形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古代建筑群。 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修建此庙时还有一段生动的传说故事呢。 大殿: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五脊悬山造。殿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五彩琉璃蟠螭脊,四条戗脊前端各有一个单腿独立的陶人,名曰“四短”。覆瓦为明清时期的板瓦和筒瓦,滴水为元代典型的“重唇板瓦”,上刻连珠纹和锯齿纹。明间置乳钉实榻门两扇,上有门钉九十九颗,门楣上有菊花形门簪四枚,次间板灵窗各一扇。 舞楼:原建于大殿东邻的堤北头学校院内,座南向北,面阔九间,双层卷棚式建筑。 戏楼: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双层卷棚式建筑。 显圣王庙是河南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檐柱为覆盆式柱头,上端略向内斜,有较明显的柱侧角,各间檐柱高度不同,有明显的柱升起。殿内用减柱造,减去前内柱两根,后槽用内柱两根,为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殿内梁架为彻上明造,梁枋构件作工粗糙,大梁为元代典型的双木拼梁。是研究河南省元代建筑地方做法的典例。 6 玄帝宝殿 玄帝宝殿位于城东六公里化工镇东孟港村学校内。 该殿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十九年重修,清道光十八年再次复修。因殿内供奉的是神州中的北方之神“玄天上帝而得名。”此殿面阔9.7米,进深6米绿琉璃瓦复顶,据该村老人介绍,祖师庙座东向西,占地约10亩之大,有宝殿一座,有南北廊坊、耳房,钟楼卷棚和戏楼,庙内供有祖师、太尉、白龙玉、红龙玉、十八罗汉等塑像,现除该大殿外,其余建筑均已拆除。 7 韩湘子墓 位于缑村镇庙底村西,湘子,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愈侄孙,十二郎韩老成之长子,湘子墓的规模原本不小,但“文革”期间墓冢、围墙,石碑被损坏无存。 韩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长庆四年()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据说韩湘辞官归隐,修道成仙得到一宝蓝,后来孟州遭遇水灾,为拯救百姓,将宝蓝中的土撒到地上,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洪水,拯救了百姓,可是自己的生命也到了尽头,边乘青风升了天,人们将他的衣冠收敛入葬,并在墓前立碑刻石。 八十年代,随着韩学研究的影响不断扩大,又重新在原址上起冢,立碑,砌围墙数十米,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为了加大孟州市的旅游事业,着手开始扩建湘子墓,相信不久的将来,湘子墓将重现当年的辉煌。 8 孟州市博物馆 孟州市博物馆成立于年,是以收藏各个历史时期文物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馆区占地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面积平方米。现有藏品两千余件(套),为孟州市唯一一家博物馆,每到“4?18国际古遗址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都举办各种展览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近10余场次,接待观众10余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年定为孟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11月被定位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孟州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孟州市博物馆外景 孟州市博物馆外景 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 孟州市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间公示牌 ?城外线路? 孟州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城外线路 圣佛寺-古周城--上清宫--耿沟--莫沟--韩愈陵园 1 圣佛寺 现保存有殿房十二间,分别是大殿三间,水陆殿三间,四大天王殿和白衣堂各三间。水陆殿和白衣堂前墙中,分别镶嵌重修水陆殿碑和重修白衣堂碑。 现在圣佛寺的保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据民国《孟县志》记载:“金明昌四年()年建后墙碑文和牵杆所载,嘉庆十七年七月初一重修和大清道光十九年三月重修。 据县志记载,为孟州市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各建筑内和山墙上皆有彩绘,技法高超,保存完好,为孟州市最好的彩绘殿内,对我们今后研究清代古建和彩绘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圣佛寺位于孟州市区西17公里石庄乡岩山村学校院内,据《民国孟县志》记载“金明昌四年(年)建”,为孟州市有历史记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现圣佛寺中保存有殿房十二间,分别是大佛殿三间,水陆殿三间,四大天王殿和白衣堂各三间。 大佛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五架梁,殿顶覆以灰色板瓦、筒瓦,凤纹龙纹瓦当,滴水有龙、凤等图案。大殿前檐下当心间施铺作两朵,两次间各施铺作一朵,后檐各间不施斗拱。前檐铺作结构为:四铺作单下昂(假昂)计心造,内转四铺作单抄偷心造,壁内仅施一道泥道拱。昂头和耍头全部雕为龙头式样,且用材较大。殿内梁、枋、椽、檩上和山墙上的彩绘精美,技法高超,且保存完好,在孟州市可以说是最好的一座彩绘殿堂。 水陆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殿顶覆以灰色板瓦、筒瓦,凤纹龙纺戊当,滴水也全部为龙凤图案。殿内的梁、枋、檩、椽上全部绘有彩绘,保存较为完整。 四大天王殿,座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青砖灰瓦,殿内梁、枋山墙上绘有精美的彩绘。 白衣堂,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覆灰色板瓦和筒瓦。前墙上嵌有民国时期修补白衣堂石碑一通。殿内梁、檩、枋、椽上绘有彩绘,且保存完整。 2 槐树桑洼古周城 古周城位于孟州市西北14公里槐树乡桑洼村古城自然村。是一座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古城池,城北枕龙台长岭,南望黄河,城东、南、西三面皆临数丈深涧,城外四周巨岭环抱,仅有南北一条通道,为古代山西到洛阳的必经之道。古城三面临涧,后倚龙原,长岭四抱,东南微见嵩邙,风气回路。乾隆《孟县志》载“古城在龙台东南八里许之北原上,颇具形胜,惜居民寥落,城南址(误,应为北址),高丈许,长里许,中断如门,遥望可见,旧志(康熙《孟县志》)所谓王宫城者是也”等等。 《竹书纪年》载“天王会诸侯于河阳”。《史记周本纪》对这事有详细的记载,“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奔于郑,郑居王以汜,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公元前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圭弓矢,以河内地与晋,二十年,襄王会于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日:天王狩于河阳”。 周襄王所狩之河阳,即为此古城,《春秋左传》中孔子论其事日:“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日:天王狩于河阳。 现今古城保存较好,为我省少有。 北城墙,保存基本完好,东端被挖出几十米,现东西长米,城墙底宽27.7至10.7米,顶宽5至8米,城墙高5至9米,城墙上面基本平整,东高西低,上面长满了杂草。 西城墙,西城墙仅存与北城墙相交处的一段,北高南低,呈坡状,残长64米,宽仅4米,最高9米,低处仅1米。 南城墙:南城墙由于村中盖学校在早几年被挖出一段,现仅存西边一段长82米,底宽5---7米,顶宽2---5米,高5.2---1米。由于被挖出一段,横断面上夯层十分明显,最下层为自然土,上为堆土,再上为分层夯筑而成,夯层每层12---15厘米,且夯土坚硬,夯窝小且浅,是用木棒下箍铁皮的夯具而筑。 3 上清宫 位于孟州市西北23公里石庄乡袁疙瘩村。上清宫建筑年代,据庙中碑石记载,创建于元代,明嘉靖十九年(年),清康熙十七年(年)和光绪十七年(年)曾多次重修。 现存大殿三间,戏楼三间,西廊房六间,东廊房九间,共计二十七间。 大殿重修于清康熙年间,座北向南,面阔三间,悬山造,五架梁。长10米,进深四架椽,宽7.8米,檐高4.2米同,山墙高7.6米,灰瓦覆顶,正脊为灰色盘龙脊。前檐施斗拱八朵,明间、次间各两朵,柱头两朵,单抄单下昴,全为假昴。殿内梁桁画工精美,保存基本完好。 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座南向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架,四架梁,竭山造,墙体收分明显。上下双层,上层为古时唱戏用,下层为寺庙的正门。楼板保存基本完好。明间檐枋和檐桁中间垫一透雕团花,十分精美。惜西山墙有较大的裂缝。 东西廊房共计十五间,建于清咸丰年间,虽外观非常一般,但其梁架、桁几乎全部绘有精美的彩画。 4 耿则璞地坑窑院 耿则璞地坑窑院位于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耿沟村三队村东岭下高台上,是一所地坑窑院,始建于大清同治五年。院内分南院和北院。 南院为传统四合院,座东向西,主房为窑洞,明券砖石结构,进深9.2米,另有南北厢房和街房七间,保存完整。 北院内有八孔窑洞,目前保存完整的有四孔,院内还有有二间敞棚,原为栓马所用。 门洞窑设内外两道门,外门齐腰高处有火枪孔四个,原为防御土匪所设。该建筑集四合院与地坑窑于一体,工程浩大整保存完好,为研究豫北民居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5 老家莫沟 西虢镇莫沟村,三面环沟,村西有汶水河贯穿南北。莫沟村具有独特的生态、人文特色,已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特色乡村。 莫沟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传统村落、历史名村、水美乡村等荣誉称号。多次接受中央、省、市报刊、电视台的采访报道。 年春节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莫沟进行专题报道,老家莫沟迅速蜚声全国。 6 韩园 韩愈陵园是为纪念伟大的文学家韩愈而建,位于焦作孟州市洛常路北侧韩庄村,距焦作市区72公里,南濒黄河,北倚太行,丘陵环抱,古柏苍翠,雄伟庄严。 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年晋升为AAA级景区,年晋升为国保单位。韩愈陵园自年元月一日起免门票供游客参观游玩。 最后 希望大家这次文物之旅 了解更多的文物以及文物保护知识 共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继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来源:孟州市电视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mt/103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