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客居潞城 作者:郭存亭 韩愈(—),字退之,是中外闻名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争议运动领袖、排佛运动领袖。韩愈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被称为“八大家之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副著名的对联就是文学家韩愈所做。 很久以来,史学界对韩愈的祖籍以及客居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存在争议,并且有不同的说法。 对韩愈祖籍说法有河南南阳之说,有河南孟县之说,还有河北昌黎县之说。《中国文学史》记载:“韩愈,河南孟县人。”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吸收了最新学术成果:“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使教学界有了定论。然而,出于发展地方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考虑,河南孟州一直坚持“河南孟州”之说。据《河南商报》报道,在孟州市赵和镇苏庄村发现一块雍正九年的石碑,记载:“苏家庄旧属尹村唐韩文公故里也”。当地人称:“它不但印证了韩愈祖籍在河南孟州的事实,还将其准确地锁定在了苏庄村。”同样,在秦皇岛市昌黎县重见天日的一座石碑,为韩愈祖籍昌黎一说也提供厂有力的证据。 韩愈一生四处游历,到过许多地方,对韩愈客居地方的说法也不少,在山西就有客居中条山柳谷之北和潞城故漳之说。但最有说法力的还是韩愈客居上党潞城的说法,即韩愈在四处游历采风、访旧时客居到山西潞城故漳村(今长治郊区)的说法。 韩愈潞城莲花镇拜访宇文家族 韩愈的祖先可追溯至汉代名将韩信,而其曾祖父韩仁泰曾任曹州(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司马;祖父韩素,任桂州(今广西省桂林市)都督府长史。韩愈的父亲是韩仲卿,他和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有交情。由原长治市宣传部部长史耀清主编的“魅力长治文化丛书”神话卷《神话寻根》记载:“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曾任潞州铜(今长治沁县)慰。代宗大历五年(西元年)卒于书郎任内。”韩愈的母亲,姓氏不详。自宋以来的韩愈传记年谱,皆末说明其母之卒年。唐穆宗长广元年(西元82年),韩愈入朝为国子监祭洒,其母始受追赠为郡国夫人。韩愈之妻卢氏,范阳人,封高平郡君。 韩愈三岁丧父,他的兄长韩会及嫂子将其抚养大。韩会喜欢读书,能写文章,对韩愈很有影响。早年韩愈流离困顿,但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上。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的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准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 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差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害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准西藩镇之乱。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黄要诗人,其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据《潞州志》的《潞城县志》记载:故漳在明时已属于潞城县管辖。故漳旧称“莲花镇”,与古潞城的微子镇、柳叶镇(今长洽郊区黄碾镇)齐名。年6月变更行政区划归于长治市。 《长治郊区文史资料》记载:潞城故漳一带原长满野莲花,故称“莲花村”,后为“莲花镇”。最早定居故漳的是隋朝宰相宇文化及,隋末唐初好汉字文成都的后裔。宇文家族在村上居住形成了“宇家街”,以至现在故漳村仍将宇文家族居住的一条街叫为“宇家街”。 韩愈于贞元二年(西元年)夏时前往河中府的,他的父亲韩仲卿曾任潞州县尉,那里不但有他父亲的故居,还有他父亲的朋友。韩愈以怀旧之情来到上党地区访旧。他路经潞城县的莲花村,目睹该村山明水秀,风光明媚,非常喜爱这个地方;又闻隋朝宰相宇文化及、隋末唐初好汉宇文成都的后裔在此定居,便决定去造访宇文家。宇文家人盛情款待。 他们谈古论今,都将自己的心中埋藏之事倾吐给对方。宇文化及的后人不甘心当时朝廷强加在自己祖先头上的一些不实之词,更是一吐为快:为朝廷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是宇文家族的先人所创,是对社会的贡献,但朝廷不但不给予承认,反而给予不公正待遇。韩愈对宇文化及及其家族的不公正待遇非常同情。韩愈在宇文家小住几日,他们互相沟通,不但在思想上志同道合,而且在行动上也更加深了交往,双方都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在潞城莲花村期间,韩愈发现这里地平水浅,人杰地灵,是理想的居住之地,确实是一块安居乐业的好地方。于是就决定在莲花村客居,也便于在潞州一带游离。他在韩家街一带建房居住,就形成了后来的韩家街;在村西地官道旁开店,形成地名叫韩家店。韩愈家和宇文家两家和睦相处,而且韩愈为宇文家族长期鸣不平,同时,为宇文化及等对社会的贡献写了很多文字东西。 韩愈在潞城故漳村客居多久,地方史料没有记载。海外研究资料记载:同年秋天,韩愈苦于家贫,衣食不足,于是决定离开山西潞城赴长安求仕。韩愈是否带随家眷,则没有记载。 潞城西乡的美丽传说 潞城两乡故漳村土地庙的土地爷是韩愈。据年0月由陈玉则主编,经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承前启后的故漳百年变迁》中记载:宇文家族住当时乃至今天都是村上的一大望族,知恩图报是家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对韩愈的呼吁和帮助非常感激,对韩愈的正义和品德非常敬佩,并且代代不忘。随着时光的流逝,宇文家族就把韩愈敬奉为莲花村的土地爷。所以在潞城西乡,故漳村土地庙的土地爷是韩愈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韩愈是故漳土地庙的土地爷,在潞城的西乡和故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韩湘子传说为韩愈的侄孙子,其生平无考,民间传说其为“八大仙”之一。他手中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他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对繁华艳丽之事感到厌恶,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让其为之心动;美酒佳肴,不能让其为之丧志。他专心致意地勤于修炼,潜心钻研道学。韩愈屡屡劝他要好好作学问,韩湘子却答道:“我所学与您所学是不同的。”韩愈因此发怒而斥责他。一天,韩湘子出外访道寻帅,恰遇吕洞宾和汉锺离,于是韩湘子离家出走,跟随二人学道,并得其真传。后来,韩湘子游历剑一个地方,见一片桃林,仙桃红熟,他攀树摘桃,不想树枝突然折断,韩湘子堕地而死,尸解成仙。 韩湘子很想渡化韩愈,但韩愈不信道学之事,于是他就先用法术来打动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韩愈去南坛祈祷上天降雨雪。韩愈祈求多次,亦不见雨雪从天而降,因此面临着被罢官的危险。韩湘子装扮成一道士,在街头立了一招牌,上面写着:“出卖雨雪。”有人见此,马上通报韩愈,韩愈刚派人请他一起代为祈祷。只见道上登台作法,瞬间,天降鹅毛大雪。韩愈却不信这是道术使然,于是对道士说:“这雪是我求来的,还是你求来的?”道士说:“是我求来的。”韩愈说:“有何凭据?”道士说:“这雪三尺三寸厚。”韩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说,韩愈这才相信道术不同凡响。 在韩湘子回家渡化妻子林英时,见叔父死不瞑目,其灵仍附体不愿离开归阴府。韩湘子便问叔父:“你想怎样?”韩愈说:“侄儿呀,我这辈子读书做官,太忙太累,没有自由,回乡后看破了红尘,很想当神仙。”韩湘子听后让其闭眼连同林英一起渡化,韩愈睁开眼时已到天上。 韩湘子在要指点他们成仙时问韩愈:“叔父,天上可好?”韩愈说:“天上好是好,我就是舍不得你婶娘。把你婶娘也渡化成仙该多好呀。”韩湘子见叔父与仙无缘,便说:“叔父,你还是到地上为神吧。”说罢,韩湘子一袍袖将韩愈打下天来。韩愈的阴魂见门就进,正好进了莲花村的土地庙,就成了土地庙的神灵,百姓称为“土地爷”。在塑像时韩愈给村里人托梦,要求按他在唐时为官的脸谱与衣着塑像。 在故漳有农历二月二日是土地爷韩愈生日的说法。所以每年二月二土地庙的社火活动,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参加人员多。全村上的人都要积极参加活动,而且周围邻村的很多人也要来上香火、看热闹。 莲花村的与文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经过漫长的历史,也就是由唐朝、五代十国、宋朝、金、元等朝代长时间的发展,宇文化及等宇文家族的后人一直不甘心朝廷对自己祖先的不公正待遇,特别是韩愈又为他们写了一些文字的东西,所以他们总要寻找机会向朝廷反映。直到宋、元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社会,对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后,才把大隋朝的历史重新进行了修正,也把宇文化及等宇文家人对社会的贡献做了肯定,并给予了一定的表彰,特别是把原叫“莲花”村的村名改叫成了“古彰”村的村名。寓意是“对古代有功之人进行表彰”,有土地祠的门扇就是很好的证明。据《长治郊区志》记载:近些年人们又根据故漳 村近邻漳河,又把“古彰”改写成了“故漳”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村大人多,为便于管理,又分成了“故南”、“故北”两个村,时间也已有了三十余年。 至今,故漳村土地庙偏东南的那条街仍叫“韩家街”,据说韩愈当年就居住在这条街。土地庙里供奉的土地爷韩愈则是戴唐代官服官帽,与其它的村土地爷戴瓦椤帽子道士行装是不同的。故漳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举行大型的“土地庙会”,都要表演秧歌剧《韩湘子渡林英》,以及故漳在土地庙定期粘贴的村史研究更加演绎、论证了韩愈客居潞城的说法。现在,故漳镇已把故漳二月二“土地庙会”打造成长治郊区地方民俗文化的一大文化品牌。 韩愈喜欢游历,客居潞城故漳村后,游历过潞城哪些地方,还需史学研究者去考证。 原载《潞城新闻》年5月23日 (作者郭存亭潞城市翟店联校教师) ------------------广告推广------------------ 诚邀路青的朋友们投稿“潞城人碰向路青银”哪里白癜风能治好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