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冲积扇催生的城市(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祁连山的北侧,玉门市坐落在一个如银杏叶般的冲积扇东北边缘。所谓“冲积扇”,说的是如图中这种扇形的沉积地貌。“冲积扇”多分布于山前,山中土石随洪水涌出山口,随着水流减缓,土石泥沙逐渐沉积,形成近于扇形的形态。在洪积扇的中下部,往往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地下水资源,泉水从洪积扇地势低洼的边缘区域渗出,造就了宜居的绿洲,绿洲中农田密集,村镇星罗棋布。图中的洪积扇是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河从山谷中流出后形成的,故名昌马洪积扇,我国勘测发现的第一处油田——玉门油田正位于这里。青海的可可西里湖,湖水安静而湛蓝。由于被群山环绕,一个个冲积扇从山口涌出,伸入湖底。冰雪融水在冲积扇上肆意流淌,当泥沙抬高阻塞了某一片水路,原本枝杈纵横的流水就会纷纷改道,进而水流路径变得错综复杂。摄影/田捷砚

冲积扇的美丝毫不亚于山峰、河流、瀑布、湖泊……

有一次我去新疆,飞机在接近乌鲁木齐的时候,我看到下面的景象十分新奇壮观:一条赤裸的山脉横亘在没有一丝绿色的平坦大地上,黄褐加棕黑的色泽统治着一切。这是荒漠地区的寻常景象,似乎在这里只能寻找到那种苍茫、寂寥、无生命的荒凉感。忽然从一个山谷中冲出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虽然千军万马、人数众多,但在山谷中却十分低调、隐秘,身着和大地一样颜色的迷彩服,不露痕迹地衔枚疾走;但是一冲出山口,来到山前平原上,一切都变了:队伍立刻呈扇形散开,扔掉伪装,露出亮丽的色彩,分成一支支小分队向远方放射性地推进,好像一场大型的团体操正在上演……

这些都是比喻,其实我说的这支队伍是干旱区山谷中的一支洪流。这里降水稀少,平时这条山谷中并无永久性的河流,偶尔的几次降水,落到了光秃秃的山坡上,由于缺乏地表植被的停滞和蓄积,就会迅速在山谷中汇集起来,携带着砾石和泥沙冲向山口,就是所谓的暴流。这股浑浊的洪流一出山口,没有了山谷的束缚,一下子就会分成一股股支流扩展开来,越展越宽,越展越薄。与此同时其携带泥沙的力量越来越弱,所携带的石、沙、泥就会沿途依次卸载下来,形成一个扇状的堆积体,铺展在山前的大地上。这种景观被称为冲积扇。

前面描述的冲积扇形成过程是在干旱荒漠里的情形,其实在山清水秀的湿润地区或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冲积扇也是一种常见的景观,但遗憾的是这种景观并没有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我们的先辈们没有欣赏冲积扇的传统,我们没有在唐诗宋词和明清山水画中见到冲积扇作为一种风景出现过,直至今天人们对冲积扇也视而不见。

然而我却被冲积扇深深地吸引了,我觉得冲积扇的美丝毫不亚于那些大山、雪峰、河流、湖泊、森林、草地……

乘飞机从乌鲁木齐向东航行,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一带的山体皱褶连绵,山前的大地沟壑纵横。舷窗之外,山体的肌理清晰可辨,地表的沙石土壤似乎都是从山口流出。山脚之下,流水冲刷携带来的物质沉积成一处处冲积扇,它们相互连接,形成倾斜的平原,仿佛大山的裙摆。摄影/田捷砚

透明飞机能带来什么?

我喜欢在电脑中的GoogleEarth上看冲积扇,那是一个数字模拟的地球。在那上面我们可以从任何角度、任意高度去看地球,这样过去从来没有进入人类视野的许多景观现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比如看冲积扇,我可以飞临天山的上空看天山南北山麓地带的冲积扇。既可以放大,纤毫毕现地看一个,也可以提升视野同时观看无数个冲积扇,看这些冲积扇怎样彼此联合形成山前的大平原。

我完全理解我们的祖先,理解李白、杜甫,一直到徐霞客,他们的诗歌文章中为什么没有出现冲积扇,我理解我们的山水画大师们为什么不画冲积扇。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受视角的限制,李杜的年代看世界是用眼睛,视角基本是平的。他们行走在大地上或者骑在驴背上、坐在船上的旅行都不能提升他们的视角、扩大他们的视野。他们不能飞向空中向大地鸟瞰,也没有GoogleEarth等遥感地图。但他们有很强烈的登高望远的渴望,古人喜欢建楼阁,什么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登高望远,为了超越平时的视角,获得一个俯瞰的角度,这样他们就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世界。有时登楼阁还不够,古人还喜欢登上高山之巅眺望,这使古人获得了更新鲜的一种审美体验,如杜甫之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每当诗人们登上楼阁都会赋诗抒情,中国诗歌中许多名篇都是登楼之作。但是古代的楼阁多建在江边和湖边,因此登楼之作描写的对象多是江河湖泊,奔流的江水、浩渺的烟波、远去的帆影都进入了诗人的诗篇,作为一种河流的地貌景观——江心沙洲很幸运,它们因为往往在河流的平缓处出现,能够被登楼的诗人望见,因此经常出现在诗人的诗作中,如:二水中分白鹭洲……冲积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分布在山前的河谷出口处,没有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中。

中国冲积扇景观分布示意图

在自然界中,由河流或山洪在流出山口时所形成的冲(洪)积扇并不罕见,几乎在每处山口地区都有发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冲积扇都能被称为景观。通过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冲积扇分布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干旱地区由山洪形成的洪积扇较之于湿润地区由河流形成的冲积扇往往更容易形成景观:首先,在我国干旱区有许多巨大的山系,比如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由于它们绵延千里、群峰耸立,经常能孕育出巨型洪积扇,从而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奇特景观;其次,在那些不甚雄伟的低山中,比如河西走廊北侧的龙首山、北山和阴山南侧的大青山,由于它们的山势较低、山体较小,因此会将山口的洪积扇衬托得更为明显和壮观;另外,山前有平原或者大面积开阔地的山,比如环塔里木盆地的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及青藏高原上的可可西里山,由于洪流涌出山口以后没有其他障碍的遮挡,也可以形成规模宏大的洪积扇景观;而湿润区的山地,虽然雨量充沛,但河流有着较为固定的河道,河水不容易漫过河床形成大面积的滩状沉积,因此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从环东北平原的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沿燕山、太行山一路南下,到秦岭、大巴山、武陵山、雪峰山以及福建的武夷山和台湾的中央山等,山口冲积扇的景观价值似乎要略逊于西部。

今天,我们有了飞机和卫星遥感这种媒介,虽然发明飞机和卫星不是为了登高望远,但是它们的确为人类提供了超越古人楼阁的一个更高的鸟瞰视角。因此通过飞机和卫星我们看到了与古人完全不同的世界图景。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给飞机制造公司提过建议:建造透明的飞机,让乘客观看飞机下面的世界。让我兴奋的是最近看到一篇新闻,说是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制透明的飞机,计划年面世。我觉得这不是一件简单的飞机材料更新的事件,不仅仅是制造技术的进步,更不是商家炒作的噱头,空中客车也许没有意识到,透明飞机的问世,将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从平视到鸟瞰,这是人类认知世界方式的一次革命性改变。由此将带来一系列观念的变化,世界因此将为之一变。比如,我们过去总是说山脉,似乎山成一条线,这是我们在平地面对大山时的感觉,就像我们在街上散步,看到两边的房屋排列成行,当我们飞上天空向下看时就会发现,过去我们所说的山脉,大多是一片由诸多山峰组成的山地,就像登上摩天大厦再看我们走过的街道两边的房屋,就会看到它们只是一片街区的一部分;我们过去总是说一条大河,当飞上天空向下看时,会发现河流是像大树一样由枝枝杈杈组成的网,即我们在空中看到的是一个流域;我猜想那时天空中的云将成为重要的景观,因为飞机飞行时总是要飞过平均高达万米的对流层,一直飞到平流层。而云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万米以下的对流层,正好成为飞在平流层上透明飞机中乘客观赏的对象。关于云的各种研究和分类的论文将会纷至沓来,云将成为重要的风景,什么云瀑、云河、云纱、云峰、云谷、云盆等风景概念将一一涌现;也许闪电将成为观赏的对象,就像我们今天观赏瀑布一样;甚至城市楼宇的屋顶都会为之改变,当我们飞到高空向下看时,看到的更多是屋顶和道路的布局和网络,因此那时人们可能更会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怎样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x/6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