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区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吉利要强化区域协调意识,发挥吉利作为洛阳向北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的作用,主动对接周边,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经认真调查研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着力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洛阳市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正在打造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平顶山、三门峡、济源、焦作的大豫西城市发展合作区,今年2月份,市委书记李亚莅临吉利调研时指出,吉利在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时,要立足自身区位、交通等优势,强化区域协调意识,放眼全局,主动对接周边,充分考虑焦济洛城际铁路建设等带来的机遇,更好发挥吉利作为洛阳向北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的作用,把吉利作为洛阳中心城市的一个组团去谋划、去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确立了‘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吉利打造成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两化”融合产业基地和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滨水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区主动对接周边地区,在石化产业、生态旅游业等领域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十三五”各项规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原则,主动担当起洛阳向北辐射中继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和责任,通过加强与焦作、济源及运城、晋城等晋南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发展定位 吉利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是:洛阳向北辐射的中继器和放大器,中西部地区最大石化工业区的核心区及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的重要节点。 (四)发展目标 石化产业目标:协作构建地域涵盖逾平方公里、产值超0亿元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石化工业区。 生态旅游业目标:协作构建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推动建立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互联互通旅游圈。 (五)发展思路 总体发展思路是:提升自己,协同周边。 提升自己: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紧抓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实施的重大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力实施“工业强区、生态立区”两大战略,实施投资的亿的石化扩能及相关项目和湿地等生态项目,把吉利打造成千亿级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两化”融合产业基地和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滨水园林城市。 协同周边:充分发挥洛阳向北辐射的重要节点作用,主动对接焦作、济源及运城、晋城等晋南城市,以产业链接为主导,以生态共建为重点,以资源共享为媒介,以交通一体为手段,协作构建以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济源市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园和孟津华阳产业集聚区石化煤化产业园为支撑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区,协作构建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推动建立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无障碍旅游圈。 二、发展重点 (一)积极发挥中继器和放大器作用,放大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向北辐射能力 洛阳是现代化工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积极构建“五大主导、六大新兴、五大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中原经济区的工业高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要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吉利是洛阳向北辐射的重要节点,要主动担当起洛阳向北辐射中继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和责任,千方百计传导和扩大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向北辐射能力。 1、洛阳向北辐射带动的重点方向。在工业上:依托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平煤集团、义煤集团和焦作煤业集团等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的融合发展。抓住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这一重大机遇,加快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石化工业基地。充分发挥洛阳石化的核心作用,支持周边济源、焦作大力发展和承接洛阳石化下游化工项目,实现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从而带动和引导周边地区共同打造以洛阳市吉利区为中心的中西部最大的石化工业城。在文化旅游上:加强与济源合作开展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黄河两岸生态观光旅游带。 2、吉利作为洛阳向北辐射的重要节点所承担的责任。吉利是洛阳向北辐射的重要节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拥有洛阳石化、西霞院、黄河湿地等众多优质资源,吉利要当仁不让地要利用好自身优势,主动担当起洛阳向北辐射的中继器和放大器作用,在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协同周边地区发展壮大石化产业及沿黄生态观光旅游业,在洛阳巩固提升区域副中心城市、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互补发展石化产业,协作构建以吉利为中心的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 紧抓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的重大机遇,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升工艺、集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与济源、孟州、孟津的合作发展,协作构建以吉利为中心、地域涵盖逾平方公里、产值超0亿元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石化工业区。 1、做大做强石化产业,把吉利打造成为石化产业集群的核心。一是全力推进总投资达亿的石化扩能“一主四辅三配套”工程。举全区之力,全方位搞好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打造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以金达公司为龙头,打造规模达到万吨/年的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中原特种油品生产基地”。三是以宏达公司为龙头,打造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的中原地区最大的轻烃深加工产业。四是构建碳三、碳四、芳烃等产业链,实现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两化”融合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 2、积极加强与济源、孟津、孟州合作发展,协同构建精细化工、石化配套、石化深加工产业龙头。协同济源构建精细化工产业龙头。围绕洛阳石化、金马能源,加快“煤化、盐化、石化”三化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总投资亿元的聚氯乙烯树脂深加工及配套管网、焦炉煤气制氢及配套装置、丁辛醇、1环氧丙烷及PTA产品装置、汽车涂料、水处理剂等项目。精细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协同孟州构建石化配套产业龙头。充分发挥毗邻洛阳石化的优势,发展石化后加工产业及石化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基本有机物及添加剂制造、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链条,石化后加工产业及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协同孟津构建石化深加工龙头。以“洛阳石化万吨炼油扩能项目、国华孟电二期工程”为主要载体,积极培育“煤-电-汽-热-化-纺”六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围绕煤化工产业链,规划建设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15万吨/年煤制氢、万吨/年煤制甲醇等项目。围绕碳三、碳四产业链,规划建设30万吨/年MTBE、20万吨/年环氧丙烷(PO)等项目。围绕芳烃产业链,规划建设万吨/年聚酯(PET)及PET化纤纺织等项目。“两化”融合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 (三)联动发展生态旅游业,协作构建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带和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互联互通旅游圈 依托《洛阳市西霞院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济源市黄河小浪底北岸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对两地旅游项目布局、景区格调和配套基础设施进行统筹部署,协同构建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旅游线。积极同济源、焦作及晋城、运城等晋南城市沟通衔接,并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形成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互联互通旅游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1、培育壮大吉利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业。围绕黄河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园区、西霞院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健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产品营销,着力打造吉利旅游品牌。一是加强旅游景区开发。加快建设黄河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园区。在保护湿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以生态恢复为先导,以生态旅游综合服务为补充,打造风景独特的自然湿地景观和独具特色的休闲游憩乐园,初步建设中原区域标志性湿地景区。加快建设西霞院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西霞院35平方公里的开阔水面,建设水上休闲旅游项目,营造良好的亲水、近水环境,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省内知名的特色旅游区。二是健全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景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健全游客咨询、标志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改造或新建一批星级酒店,鼓励建设“农家乐”等经济型、家庭型旅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引导餐饮服务企业结合本地特色,开发适合游客需求、多样化的餐饮服务,提高餐饮企业服务标准化水平。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抓好星级宾馆、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资格认证工作。各景区配套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完善旅游质监、执法工作,维护吉利旅游的良好形象。 2、协作构建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积极加强与济源、孟州、孟津等沿黄地区的旅游合作,协作构建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在旅游协作方面,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设施方面,建立各景区之间水上通道联接,在西霞院库区大坝上下游建立客运码头,建立小浪底码头和西霞院码头之间的水上客运航线;为方便码头通行,加强码头连接道路规划建设及改造升级,并配套建设公交站。游客服务设施方面,按照“布局合理,标准一致”的原则,各景区统一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休憩节点,确保游客享有舒适、完备的旅游服务。二是加强统一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聚合各景区的景点介绍和交通、住宿等信息,方便游客查询。统一各景区旅游管理,实行各景区“一票制”,出版共同的旅游地图和旅游手册。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和联合执法机制,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合作开展旅游推介。进行小浪底景区、西霞院景区、黄河湿地景区整体包装策划,在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等旅游节会中进行重点推介,将其打造成为洛阳、济源旅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和游客的必游之地。 3、推动建立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互联互通旅游圈。充分发挥洛阳向北辐射的节点作用,积极加强同济源、焦作及晋城、运城等晋南城市沟通衔接,推动建立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互联互通旅游圈,促进区域旅游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在推动建立无障碍旅游圈方面,一是实现旅游交通无障碍,构筑新的线路大通道,确保通达性和舒适性;二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投诉无障碍,实现信息互通、服务互助;三是实现旅游资源、产品、基础设施共享无障碍,区域联盟内实现资源互补、差异发展,品牌共用;四是实现信息平台无障碍,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形成精品线路共同推介,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 (四)合作发展物流运输业,积极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吉利区位优势,在提升自身物流业发展水平基础上,加强与济源、焦作孟州等地的协作,推动建立危化产品物流联盟,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对接融合,促进物流园区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三地危化产品物流内通外联大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加快提升吉利物流运输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依托洛阳石化通达公司等现有重点物流企业为龙头,鼓励支持物流运输业整合发展,力争培育3-5家年营业收入超0万元的中大型物流公司。依托石化扩能工程及配套项目,适时规划建设以化工产品为主的大型工业品物流中心,配套完善产品集散、多式联运、信息处理、资金结算等功能,形成一个全省乃至中原地区专业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石化及延伸产品综合物流中心。 2、加强区域间物流运输业合作发展。积极对接济源、孟州、孟津,推动建立危化产品物流联盟,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对接融合,促进物流园区之间的分工合作,构建四地危化产品物流内通外联大通道。 (五)加强推动交通路网互联互通,提高洛阳向北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与济源、孟州沟通对接,规划建设区域交通路网联接工程。与济源方面,规划实施“洛吉快速通道北延、吉利联通济洛高速、吉利生态新城纬三路联通坡头镇滨河大道”三大工程。与孟州方面,规划实施“吉利北环路东延、河阳路东延、黄河路东延”三大工程,全面联通孟州产业集聚区。同时,全力配合洛吉快速通道、济洛高速、焦—济—洛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通道。 三、发展阶段 区域协调发展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安排如下: (一)近期(—) 探索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机制;洛阳石化实现年1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初步建成地域涵盖平方公里,以吉利为核心、以济源、孟州、孟津为支撑的大石化产业区;初步建成以黄河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园区、西霞院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为主的吉利生态旅游景区,初步形成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沿黄生态旅游线;吉利区物流业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规模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间交通路网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建成投用6个以上交通路网联接工程。 (二)远期(—) 深入加强与济源、孟州、孟津乃至晋城、运城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建成以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济源市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园和孟津华阳产业集聚区石化煤化产业园为支撑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区;形成由济源王屋山、黄河三峡、小浪底、西霞院、黄河湿地景区组成的国内知名的沿黄黄金生态旅游线;建成洛阳—济源—焦作—晋城—运城无障碍旅游圈;建立济源、孟州、吉利、孟津四地危化产品物流联盟,实现危化产品物流内通外联。 四、工作举措 (一)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机制 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协调济源、孟州、吉利、孟津组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区域协调发展中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协调工作。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专项难题。 (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规划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同时结合济源、孟州、吉利、孟津的区情特点,重点围绕石化产业、生态旅游和物流运输业,分别编制专项的合作发展规划,指导产业规范化发展。 (三)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保障 制定实施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政策,促进济源、孟州、吉利、孟津石化企业建立企业联盟,企业建设新项目享有同等优惠政策,产业链关联企业在原料供应等方面优先保证。制定实施项目“飞地”政策,济源、孟州、吉利、孟津对于受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而不适宜在本地建设的引进项目,积极向其他地区推介,“飞地”项目企业上缴的税收由“飞出地”“飞入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制定实施人才合作交流政策,推动人才市场互相开放,对于石化产业、生态旅游业等合作发展产业建立中高层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对口支援制度等。 (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平台 创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石化产业、生态旅游业招商项目信息济源、孟州、吉利、孟津共享,对于类似项目可以合作开展招商推介和洽谈。打造区域合作融资平台,支持经融机构与企业之间跨地区合作,为企业多方开辟融资渠道。构建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相互开放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五)强化区域协调发展项目支撑 全力推进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及其配套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建设黄河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园区、西霞院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与济源、孟州及孟津开展石化及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对接,建立项目共享机制,避免各地区在项目建设方面盲目竞争,确保产业错位互补发展。 五、我区近期工作重点 (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领导机构 一是恳请市委、市政府组建高规格的市级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济源、焦作及晋城、运城等晋南城市相应组建类似机构,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我区组织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区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并在区发改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推动建立区域协调工作机制 积极与济源、孟州、孟津等周边地区开展对接,推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协调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组建区域协调发展常设机构,积极开展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合作平台构建等专项研究和推进工作。 (三)全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举全区之力,全方位搞好服务,全面推进石化扩能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建设,深入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同时重点围绕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等产业,规划建设30万吨/年环氧丙烷、25万吨/年己烷油、20万吨/年异丁烷脱氢、0吨/年六氟化硫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我区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现代化发展。 (四)大力推动都市生态旅游业发展 加快开展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建设黄河湿地水生态恢复工程、北海休闲旅游区、中原流韵温泉度假村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初步形成吉利旅游品牌。加快开展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吉利区西霞院港航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景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等旅游基础设施。 (五)积极加强交通路网联接工程建设 加强与济源、孟州沟通对接,规划实施洛吉快速通道北延、吉利联通济洛高速、吉利生态新城纬三路联通坡头镇滨河大道、北环路东延、河阳路东延等交通路网联接工程。 (六)加快推动化工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为推动吉利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规划建设化工产品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化工产品物流信息交换共享,满足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的需求。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白殿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x/62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