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认识焦作,读懂覃怀— 太行道山王庄镇盆窑村北段 古道,是指古人使用过的,并至今保留着部分或全部遗迹的道路,它承载着人类生活的艰辛,商贾的兴衰,文化的底蕴,历史的变迁。《古道歇棚记》曰:“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载敬堂集》) 沁阳为“千年古县”、“河朔名邦”,伴随着人类文明生存发展,古代陆路交通尤为发达。然而由于王朝更迭、聚落兴圮、岁月沧桑,沁阳古代交通遗迹的文明延承极难详尽无缺在此诠释表述。根据有限的资料考证,至少明代起始,沁阳古道就已经形成所谓“纵四、横六,二十三驿铺”的古代道路交通格局。 沁阳县古代道路示意图。来源:沁阳交通志 纵一道:即太行道(1),为闻名古今的“太行八陉”第二陉太行陉中线通道。它南起古都洛阳,经孟州、沁阳,北至古都太原,自先秦伊始,历为战略要道。由孟州入沁阳市境后经崇义、金陵铺、兰户铺、接马寺、野王邑河内郡、官庄铺、万善驿登太行,经张老湾铺、常平达碗子城,沁阳出境后经山西大口隘直达天井关,境内全长约50公里。民国廿五年(公元),国民政府派余民众开拓修葺此道,时路基仅四五米宽,当年秋季竣工未经投入使用,就成为日寇扰沁入晋的战略通道。年,平原省交通厅又组织多囚犯对太行道整修,前后达4个月之久。此后,年、年进行过两次整修。年,经河南省、原新乡地区批准,由交通部第二工程局三处承包,共投资万元,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修筑。竣工后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成为国家“晋煤外运”的能源大通道。 太行道碗子城段示意图 纵二道:又称古邘道,即太行陉之西线通道(2)。该道南起于古野王邑(沁阳城区)经北关、东义河,穿古邘国国都(今西万镇邘邰村),北至校尉营、窑头、山西小口隘直达天井关。根据东义河村《重修东义河义庙碑》载,邘国古道至少在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成为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通道。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此道现已成为乡村便道。 纵二道窑头段 纵三道:俗称古商道,亦有称之为神道。此道经孟州入沁阳市境后,经崇义、二郎庙集、柏香集、馆集、伏背,渡沁河经西窑头直达宋寨、紫陵、仙神口,沿72盘山路达山西省凤台县。根据有关资料考证,隋唐时期,这条古商道随着静应庙(二仙庙)祭祀的兴起而逐渐被世人经常利用。仙神口东有紫金坛,繁盛时期上置庙宇达11座,设立三道天门,曾是怀府各地香客聚集之地。仙神口西有隋唐修建的沐涧寺、真谷寺,其中窄涧谷太平摩崖石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神口建有静应庙,俗称二仙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庙会,传黄河南北72道水路拜庙支派届时整装云集、旌旗飘展、盛景壮观。 20世纪初仙神口静应庙盛景 纵四道:又称古盐道,此道历来为商道,为怀庆府连温(县)、孟(州),渡黄(河)南下小官路。起于河内县城南门,经接马寺、五门、土培、木楼入温县,再经白沟作至黄河渡口。 古盐道今木楼段 横一道:即古邘国道,为古邘国横贯东西之道。明清时期,该道东由河内县清化镇(今博爱县城)向西,经许良(博爱县)、新店、万善至邘国古城,再向西经西向、义庄、赵寨、紫陵、宋寨入济源以远,到达五龙口。在古代,沁阳横一道与五龙口入晋古栈道相连接,东可达冀鲁,西能通秦晋,在古邘国与太行陉汇合勾连。 横二道:即西北盐路,南起于古野王邑(沁阳城区)经北关、阳华、东西沁阳、魏村馆、西向镇、义庄镇、赵寨、紫陵镇、宋寨入济源境。唐朝时期,此道为古代怀州城西北路直达紫陵县的重要通道。 年沁(阳)(西)向路(横二道)阳华段古邘河桥建成 横三道:俗称小官路。东起于明清怀庆府西城门,经西关、崔庄、张武庄、肖作、南鲁、彰仪、南王、杨林、南寻,以及济源屈冢、程村,直抵济源县城北门。此道初建年代不详,至今仍为连接沁、济两地乡村间便道。 横四道:俗称大官路。明清时期,该道东连博爱县清化镇,穿越河内县城后向西,经西关、七里屯、十三里店、十八里、柏香铺入济源境,直穿济源县城后,经王屋山连轵关陉入山西。此道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历为横贯沁阳境内的战略通道。明朝末期,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大军曾经此道前往山西;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北伐军久攻怀庆府城下不,便由此道撤围西进,经济源入山西垣曲,然后转战临汾、直隶,直指京师。新中国成立后,此道历经修葺,现成为焦(作)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焦(作)济(源)公路(原大官路)十三里店路段 横五道:即沁孟路,即今冢沁线(3)(省道S线)与沁(阳)孟(州)线的组成部分,东北可达焦作、新乡,西南可达孟州、洛阳。该道历来为官道,东可达燕赵京师,西可通洛阳西安,明清时期为京洛间军政要道。民国十五年五月(公元),国民政府首次兴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为战事需要,由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贷款对此路进行整修。日军侵占沁阳期间,该路又被抗战军民破坏摧毁。沁阳解放后,为经济建设所需,此路几经修葺、改建,如今成为省级干线公路。 年冢沁线沁河大桥整修 横六道:即汴梁官道,东可直达汴梁开封。明清时期,此道出河内县城后东南行,经东关、泰山庙、王召铺、马铺、尚香铺,再经温县三家铺、武德镇铺,达武陟木滦店,渡黄河,抵达东京汴梁。这条道最远可溯至唐宋时期,北宋抗辽大军经怀州北上,元代蒙古大军南下兵围汴梁多从此路经过。现仍为县域间二级交通要道。 古代邮驿是伴随官道的畅达而建立起来的,为古代交通表现之一,是现代邮政通讯系统的前身。古代邮驿全为官办,多为传递诏旨御章、上奏牒文、军事报急、文移财赋等事宜,到了唐代还有迎送接待官吏与使臣的作用。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开始设置天下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十里为一铺,每铺有铺长、有兵卒,利用驿铺递运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每条官道沿途驿铺设马、驴、船、车、人夫等,以地理要冲与偏僻量以设置,分别为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或二十匹、十匹、五匹不等。这些驿站汛铺统隶属于兵部,各布政省、府、县设驿丞分管邮传,在北京称做会同馆,在外为驿,递运所,使者皆持以符验关卷。 据志书载:明代覃怀驿设驿塘马七十三匹,驿夫百丁,岁支夫马工科铺四千三百四十五两六钱二厘,遇闰加银三百零六两一钱一分一厘。 古代驿站的驿夫兵卒 到了清代,驿递制度承袭明代机制,只是驿铺数量有所增减。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载:河内县城内共设立三十三铺,即:塔寺铺、白庙铺、中城铺、彰仪铺、县西铺、南山铺、隍庙铺、钟楼铺、北山东北铺、府前铺、城北门铺、何街铺、长营铺、府前南半铺、府东铺、府西铺、府南铺、东关东铺、东关南铺、东关北铺、南关铺、水南关铺、水北关铺、西关铺。 各官道沿途设立有二十三铺(含今博爱县、温县部分),具体如是 覃怀马驿:在城东廓 万善驿:城北二十里 河内递运所:在城东廓 急递总铺:在县南街 王召铺:在城东十里 马铺:在城东十里 尚香铺:在城东三十里 三家铺:在城东四十里(温县) 武德铺:在城东五十里(温县) 广元铺:在城西十八里 柏香铺:在城西三十里 沙岗铺:在城西南十里 兰户铺:在城西南二十里 原庄铺:在城南六十里(温县) 万北铺:在城北三十里 祝策铺:在城东南十里 官庄铺:在西北十里 万善铺:在城西北二十里 张老湾铺:在城西北三十里 常平铺:在城西北四十里 界沟铺:在城东北四十里(博爱) 东营铺:在城东北三十里(博爱) 车家作铺:在城东北四十里。(博爱) 铺置递卒多寡不等,递卒执件,沿途转递,签记,有擦损迟时者依次溯查,罪者以杖责罚。 至清末光绪年间,缘因火车、汽车引进,电讯交通日渐发达,驿邮日渐消失。民国二年裁驿归邮。 注释:(1),太行陉的历史变迁、文化概述详见本媒体相关图文;(2),太行陉的历史变迁、文化概述详见本媒体相关图文;(3),冢沁线,指省道S线,起点为安阳滑县冢头营,终点为沁阳城区。 部分史料根据《沁阳市志》、《沁阳交通志》等内容整理编辑。 图文编辑:丹水湾 如果您喜欢焦作覃怀地方文化,请长按下边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