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焦作日报“市民观察团”,走进河南省传统村落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和孟州市槐树乡耿沟村进行探访,并就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工作建言献策。 莫沟村北依太行、南滨黄河,系太行山前丘陵向黄河平原过渡地区,村内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沟,背靠顺涧水库,村西有汶水河贯穿南北。初入莫沟,这里宁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清新雅致的屋院建设令“市民观察团”成员不由放慢了脚步。门前栅栏里绿油油的蔬菜、正在砌砖铺瓦的工人、吆喝着“来碗羊肉汤”的小老板都成了大家镜头里的影像,活脱脱一幅景美、情浓的乡村水彩画。 “相传,元末明初,莫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移到孟州,当走到汶水河岸东北角时,往西看,丘陵纵横,鸟语花香,沟底小河潺潺;朝东看,一马平川,古树参天,一条大道贯通南北,真是仙山别景、名胜佳地。于是乎,莫家先祖对老伴说,这里有山有水、有林有地,背靠山、面向水,真是个安家创业的好地方,当即决定在此落脚。”观景台上,莫沟村工作人员指着远处的山头、河水向大家介绍。 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村里的和睦家园大讲堂。据了解,每周六晚,村民们都会自发来到这里进行思想赶集,听专家讲传统文化,唠唠村民自己的故事。悬挂于屋内墙上的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是年春节拍摄的“全村福”——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全村余人齐聚一堂,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工作人员指着照片高兴地说:“这种全村人的大合影在全国都很少见呢!” 接着,“市民观察团”一行又参观了村里的明清窑洞、古宅院、老苗书馆等,这些古建筑外貌古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内核却是另一番景象,茶馆、咖啡屋、民宿等文化休闲场所在设计和装潢上并不逊于城市的同类店铺。 在老苗图书馆,记者看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坐在角落里埋头阅读,并不时提笔在纸上记录。老人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孟州大事通览》,说:“这里环境好,想查阅的资料都能找到,抽空我就从市里坐车过来看书,非常方便。” 在老苗宅院门前,“市民观察团”一年轻女成员被门额上“耕读传家”四个字所吸引。“市民观察团”成员姬智告诉她,“耕读传家”是我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家风,“耕”即通过耕田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通过读书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寓意既要学会谋生,也要学会做人。听了讲解,她不由叹道:“今天长了知识,不枉此行!” 午后,“市民观察团”一行来到孟州市槐树乡耿沟村。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古村落大会上,全国评选出15个双优古村镇,槐树乡耿沟村榜上有名。在村民耿梦琦的带领下,“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耿家大院。这是一个地坑院,大门是石材砌成的城门洞形式,大门后的实木门板对称排列着4个枪眼,俨然一座防御工事。据悉,该院是清朝大学士耿儒林所建,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总面积平方米,地坑约平方米。在院内,耿梦琦向我们描述了这里曾经那种日出晨曦、炊烟缭绕的生活状态。 在耿梦琦的带领下,“市民观察团”成员又参观了村内多处地坑院。每到一处古居,耿梦琦就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那些发生在抗战时期甚至明清时期的事,他都讲得活灵活现。 听着村里的名人名事,触摸着古貌犹存的断壁,姬智由衷地称赞:“这就是历史文化啊!”同时,他也为耿沟村缺乏进一步的开发、缺少游客观光感到惋惜。 一天的考察让“市民观察团”成员感触颇深,大家纷纷就莫沟村、耿沟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民观察团”成员董世坤说:“莫沟村‘和睦家园’建设很到位,尤其是让村民自己讲自己的事,值得推广。”此外,他认为莫沟村应在历史文化挖掘方面下功夫,赋予“老家莫沟”更深层次的气质。莫沟村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招商引资,把孟州等地的小吃引进来,同时也必须在软件上下功夫,苦练内功。 “古村落的开发不能求快,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有序实施;老百姓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支持各项工作的推进。”“市民观察团”成员高永贞建议。 “莫沟村的山岭、土窑、水系都令我耳目一新,既古朴又透着灵气。但是部分建筑融入过多的现代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与朴的韵味。‘老家’的味还要更浓、更足才好,让每一位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找到儿时的记忆。”“市民观察团”成员秦继利说。 “老家是长途跋涉的起点,是万里征程的归宿,是让游子放松心情的地方,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座老宅、每一个家族,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所沉积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用心品读。”姬智说,“没有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是不完整的。” 作者:王龙卿陈作华周唐 编辑:耿小玉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的药膏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w/49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