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帮农民工讨薪(王富晓/图)

当事人望着执行到位的工资,忍不住流下眼泪(王富晓/图)

省法院院长张立勇帮农民工讨薪

核心提示

每到年关,农民工讨薪的新闻都会屡屡见诸报端。为让农民工不再为讨薪发愁,河南省法院系统连续开展了6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共依法办结此类案件件,为名农民兄弟追回劳动报酬23.77亿元。同时,加大对“老赖”打击力度,今年已经将12万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全国法院失信执行人名单,目前已经有近1万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

故事

43名农民工为17万元工资跑了不下50趟

张东北(化名)的讨薪故事虽然一波三折,却也算是幸运。12月1日,电话采访中,记者能感觉到张东北的语气明显轻快许多,“我们的案子,明天就要开庭审理了,希望这事儿就能结了,我也不想再跑到郑州要了”。老家在商丘的张东北现在是包工头,带领50多名工人跟着工程走,有时候人分拨,能在两三个工地同时施工,最近一直在焦作孟州修路。

11月19日,我第一次见到张东北,饱经风霜的他向我讲述自己的无奈:“两年多了,我们从孟州来郑州要工资不下50趟了,每次三四个人包个面包车来回一趟块钱,花了有三四万元了。”那还是在年3月,他和43名工人第一次在郑州接活儿,工钱一共17万元。活干完了,工钱却迟迟不见踪影。从此他和43名工友一起踏上了讨薪路,一边在别的工地干活,一边来郑州要工资。

张东北说,干完活本应给他们工资的工地负责人先是推诿说他们修的路不达标,“达不达标,工地的监理处有证明啊,这不应该克扣我们工钱”,后来该负责人说自己是劳务公司的人,跟工地没有关系,发不出来工资。从此,张东北带领工友们开始了讨薪的漫漫长路,从保障监察大队到信访局到司法局,最后到法律援助中心,走上诉讼的道路。张东北无限感慨:“没想到这一要就要了两年多,说是合同证据不足,可这活是我们干的,路是我们修好的啊。”

在法官的主持下,他们双方进行了三次调解,工钱从8万元、9万元升到10万元,可是张东北不同意,“工钱该多少就是多少,我花了三四万要了两年了,他不能这么干,我相信法院法官会还我公道”。张东北对法院讨薪抱有无限信心也是有原因的。他手下有46名工人去年4月份在郑州市二七区马寨某工地干活也被拖欠了17万元工钱,经法院判决后,现在已基本执行到位了。“开始给了1万多元,这15万多元,法官说这两天都能到。”

现状

法院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张东北和工友的幸运并非个案。苗某强是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农民,提起法院帮他讨工钱的事,“睡不着觉,就剩下欢喜和感激了”。他是今年3月中旬到新乡县法院起诉的,5月份就拿到了判决书。等了两个月还不见建筑公司还钱,他就跑去法院立了执行案件,一个月后,法院通知他拿工钱,“拿住钱,我还不敢信,跟做梦一样”。

据苗某强描述,去年5月底,他干活的建筑公司老板说只要麦收前能完成工程就给他们发工资,“结果我们干完活了,他就一星期一星期往后推”。苗某强是个包工头,“虽然8万多块钱不算多,但对我这老农民来说也不是小数,工友们都来我家要钱,可愁人”。实在没办法,他才到新乡县法院立案,“没想到,我到了法院,走的是绿色通道,也没收钱,相当于法院免费替俺们要工钱,钱都拿到手了。”苗某强不好意思地说:“开始听法官说不收钱,我还不信,想着我这没关系没人的,这事儿估计黄了。”后来他说:“别的不说,我这案子办得真没啥说的,好!真好!就跟办自家事一样儿,从起诉到拿钱,法院一点没让咱作难,感动。”

张东北和苗某强只是河南省法院为农民工讨薪受益者的代表。年以来,河南全省法院就不断探索完善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实行“四快三优先两免”原则——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免除困难当事人的诉讼费、执行费,有力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w/14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