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 周二 小雨转多云 21℃—27℃ 6月10日 周三 晴 24℃—35℃ 6月9日上午,我市“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组织,旨在进一步宣传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挖掘焦作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切实讲好“黄河故事”的焦作篇章。这次采访活动为期3天,由14家媒体的20多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将对孟州市、温县、武陟县三地开展专题采访,运用报、网、端、微等融媒体资源,立体宣传,全面展示“黄河岸边我的家”的文化之源、生态之美、奋进之路。 地处黄河岸边的孟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黄河岸边的儿女们,这里有你祖辈生活的痕迹,这里有你难以割舍的回忆,这里还有你那份深深的眷恋,今天让我们随着采访团的镜头走进黄河流经我市的孟州市。“黄河第一坝”的前世今生采访团首先来到被誉为“黄河第一坝”的黄河堤防零公里处。 黄河在进入孟州市之前,处在峡谷之中,水流湍急,通过小浪底水库流入孟州境内后进入平原区,河床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孟州以东直至郑州、开封、兰考世所罕见的“悬河”景观,历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泛滥。 黄河堤防,是我国劳动人民同洪水斗争的历史见证。西汉水利学家贾让认为,黄河筑堤始于战国。当时,沿黄诸侯各国“雍防百川,各以为利”,齐国首先在离黄河25里的地方筑堤,使黄河回流,西泛赵、魏。赵、魏也在离黄河25里远的地方作堤,把黄河夹起来,使河水只能在这两堤间滚动游荡,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黄河堤防。西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治河,他动用几十万人修筑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荥阳,东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黄河得到初步控制。自古黄河大堤起于孟州,比右岸的起于荥阳的要长近百公里,故孟州有黄河第一坝之称。孟州市黄河堤防发端于城西南七公里之曹家坡,从孟州以下,黄河开始有了堤坝。千里黄河左岸堤防修筑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年)。堤防于年冬至年春,对堤线进行加高加培,现堤线长15.43公里,形成今日的黄河大堤。年10月,为纪念人民治黄50余年来的丰功伟绩,在孟州市中曹坡村头,由孟州河务局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原黄委主任袁隆题写的“黄河左岸堤防起点中曹坡”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背面碑文介绍黄河风情、历史概况,颂扬人民治黄50年的巨大成就。石碑由一近5吨重的整块南山青石制作,总高3米,代表了治黄职工对母亲河的深情;碑面长2.86米,代表黄河流经孟州市境内28.6公里;高1.米,代表孟州境内整个堤防长度15.43公里;碑厚0.3米,表示孟州市有逯村、开仪、化工3处控导工程。年孟州河务局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挖掘零公里纪念碑的文化内涵,绘制极目长河文化长墙。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堤防零公里整体面貌,为黄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处有纪念意义的人文景观。随后,采访团来到黄河文化苑,听取16位黄河文化名人的故事,参观反映黄河文化的诗词歌赋、名篇佳句、治黄策略石刻,展现治黄技术的雕塑等。 近年来,孟州河务局在焦作河务局的领导下,积极融合地方发展,与孟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开仪班组“党建+黄河文化综合体”,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以工程为依托、突出特色、弘扬文化、营造亮点,着眼于提升黄河形象,在境内打造黄河左岸0公里、黄庄险工、黄河文化苑、法治文化苑、大王庙、锁水阁、黄河文化宣传长廊等具有深厚黄河文化内涵的研学之路。同时,将工程管理养护与孟州市文明城市相融合,推动治黄业务与地方建设协调发展。 小葡萄“架”起乡村致富路采访团来到孟州市会昌街道寺村产业扶贫基地葡萄大棚参观。 会昌办事处寺村葡萄大棚由孟州市移民局(现隶属于孟州市水利局)投资,分两期建设,年建成40个,年建成14个,总投资余万元,总占地80余亩。大棚建成后全部移交给寺村,现有寺村10多户村民承包,带动就业近50人。 种植葡萄的大棚有40多个,其余种植西瓜、蔬菜等。目前,特色葡萄品牌“阳光玫瑰”收益最好,此类大棚有30多个,每个大棚每年净收入三四万元,其余大棚年收入几千到上万不等。 寺村党支部书记关利茹向采访团介绍如何带领村民致富。 合作社带我们“抱团”奔小康采访团参观化工镇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 孟州市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一家股份合作企业,主要从事食用菌新产品研发菌种培育、技术推广、标准化食用菌生产、产品加工、市场开发等业务。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9月,注册资金万元,位于孟州市化工镇许庄村,是焦作市成立最早的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臻润”牌商标。年被确定为“焦作市示范合作社”,年被命名为“孟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社”。年在河南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交易代码。 该项目共占地55亩,通过高效的智能型全自动设备进行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实现杏鲍菇工厂化、标准化、品牌化、周年化、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全国中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每日生产杏鲍菇1万公斤,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各地及周边北京、山西、陕西等省份,年销售额达到万元。 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杨志勇介绍合作社情况 合作社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孟州市化工镇精准扶贫就业点,目前已有部分贫困人口在合作社就业。 目前合作社已吸收社员90多人,下一步,合作社将发挥好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引导移民群众与食用菌生产创业,扩大食用菌种植影响度,重点发展以杏鲍落为主导产品,以秀珍菇、香菇、灵芝为辅助产品,使合作社成为某菌种研制、生产、规模化栽培、销售及食用菌的粗、深、糖、系列化加工为一体的大型新型现代农业类企业。 黄河岸边是我家,改革盛开富裕花,幸福生活年年有,城镇建设跨骏马,这是我的家,这是你的家,我们怎么能不热爱她!焦作广电全媒体记者报道 全供编制、以赛代考、不限地域、面向全国!年焦作广电主持人大赛即将拉开序幕!(点开阅读详情) 焦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贾雪玲闫晶晶王瑞珍 责编:朱虹 监制:李明 总监制:王荣科 为感谢众多铁粉的肯定和支持,每天在“焦作广播电视台”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xw/102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