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道是谷旦镇辖区的行政村,该村距孟州市区北8.5公里,蟒河东侧0.5公里,全村多户人家,两千多口人,耕地亩。

洪道原名李八庄,说起洪道村的变迁,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自然要从元朝末年谈起。当时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致使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引起连年不断的战乱,加之水、旱、蝗、疫等灾害连续不断,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民不聊生,同时黄、淮河又多次决口,造成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道路皆棒塞,人烟断绝”成了当时惨状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情况下,穷苦百姓没有温饱,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帝国的残暴统治,仅年,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发生了百余次农民起义,元朝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几年后朱元璋出兵江淮,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复河南,徐达令常遇春带领一支5万人的兵马在河阳向元朝守军开战。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系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原来当过土匪,后与朱元璋作战时归顺了朱元璋。别看常遇春是个粗人,但他非常关爱士兵百姓,

朱元璋称赞他“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他很同情百姓的疾苦,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他向朱元璋建议,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从而减轻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常遇春率部在李八庄休整时,不仅带领兵士帮百姓修房、打井,铺路,还将战利品中的粮食分给百姓,把缴获的战马无偿分给当地百姓用于农耕发展生产,深受百姓爱戴。可惜常遇春这个英勇善战的骁将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朱元璋痛失爱将,以诗悼之:“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并将其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勋臣,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

由此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常遇春一生作战未有败迹,他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

年,朱元璋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朝的残余势力后,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李八庄的百姓们为了铭记朱元璋麾下常遇春部队的恩德,就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号里取了一个“洪”字,将村子更名为洪道村。

如今的洪道村是谷旦镇的一个自然村,与赵改、张连、曲村、禹寺等村为邻,济孟路从村边、谷王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全村总人口人,生产队8个,党员65名,现有耕地面积亩,种植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葱、桃子、苹果、地黄等为主,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打工、养殖、运输等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左右。近年来,该村每年重阳节都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表彰孝子孝媳,60岁以上老人都能领到价值上元的敬老生活用品,目前,“敬老爱老”在该村已蔚然成风。

作者:赵春营焦淑娟

编辑:陈蕊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sh/67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