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廊转型:一个家族企业的青春期断想

入夜的广东顺德,市井照旧车水马龙,这座别名“凤城”的岭南水乡早已闻不到半点乡土气息。不到4户家庭就有一辆汽车,板块状连接的10个城镇几近都有各自的支柱产业,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乃至将顺德评定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这类富裕除仰仗珠三角腹地的优越地势以外,不能不归功于无数个科龙、美的式的创业传奇和一代又一代务实能干的顺德人。而孔雀廊无疑当算其中翘楚。2004年12月29日,作为我国从事音像业最早和最具范围的民营企业之一,孔雀廊双喜临门,在文化部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挂牌的同时又迎来了创业8周年的纪念日。而这8年,浓缩了从经营电器产品的店铺发展到以音像制作发行动主业的多元化团体的艰辛成长史,也见证着一个家族企业在上升期便选择二次创业的理性转型之路。阿泰与阿芳的故事陈锦泰,41岁,孔雀廊团体董事长;陈锦芳,43岁,孔雀廊团体总经理。在1996年顺德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成立那天,这对被当地人昵称为阿芳与阿泰的姐弟俩,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民营音像业的扛鼎人物。而当初那个靠租赁厂房生产、几十平方米店铺销售的小公司竟然发展成了一个资产范围达3亿多元、厂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员工200多名、年产各类音像制品光盘5000万片以上、引进和自制节目版权5000多个的集团化企业。“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当时粤剧正日趋淡出剧院的舞台,我们不愿看着它就这样无声地灭亡,”阿芳谈起创业初衷时说,“我们希望通过做粤剧音像制品,把粤剧艺术保存下来。”8年前这类“逆势而为”的市场定位,造就了孔雀廊今天口耳相传的以粤剧音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截至2004年年末,孔雀廊累计发行的粤剧、戏曲节目数量达800万张(盒),前后拍摄、录制、发行的粤剧、戏曲节目达3000多个,其具有的版权几近包括了广东省所有的粤剧节目,乃至还收购了香港多个唱片公司原来具有的粤剧、戏曲版权。这类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与情势和内容的两重创新息息相关的。比白癜风遗传如,采取视听结合的电视剧表现手法演绎新版粤剧、粤曲,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粤剧戏迷的需求。又如,为发掘和培养粤剧新人,2002年与广东粤剧院合作举行“孔雀廊杯”青年折子戏演艺大赛,2004年又与之合作举行“孔雀廊2004粤剧新年盛会”,另外,还成功接收原广东省顺德粤剧团,追加投资200万元,组建“顺德孔雀廊粤剧团”。孔雀廊由此迅速成为广东省数一数二的地方戏曲音像大户,而孔雀廊明显其实不满足于此,进一步以粤剧、戏曲节目为媒介,依托“侨乡”优势与遍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亲缘关系,实现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孔雀廊”的全球战略。正如阿泰所预测,古往今来,广东籍的华人漂洋过海,在海外已构成了1支具有2000万人,约占全球华人、华侨总数70%的庞大消费群体,这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为此,孔雀廊在2001年就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借助和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将自己的产品推出国门。目前,公司境外发行的音像制品,已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商标注册和销售,打开市场以后,2004年又相继在美国、加拿大等的多个城市“登陆”。去年12月,北美洲最大的华语音像总汇――中国音像城在洛杉矶成功开业,大受华人欢迎。目前2万多个品种、20多万片原装正版VCD和DVD已运抵洛杉矶,而作为8家股东之一,孔雀廊的产品占据了总数的1/3。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孔雀廊音像制品出口已超过300万片,出口额逾千万元。而在继续拓展北美市场的基础上,孔雀廊明年4月还将挥师欧洲,尔后在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国家,也将会看到更多的孔雀廊产品。多元化拉开序幕一角其实在去年9月,孔雀廊正式搬进凤翔工业区那个敞亮的新家前后,一场洗心革面的变革已悄然产生。2000年,孔雀廊注册成立广东金辉煌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涉足音像制作业。2001年,孔雀廊注资300万元,成立佛山市顺德润生电子有限公司,从事公司品牌音像节目的专业加工复制,兼营音像制品装帧封面、包装装璜等其他业务。2002年,公司即成为全国首获国家出版总署批准、核发音像制品复制经营许可证的民营企业。2003年,孔雀廊成立香港泰歌文娱唱片有限公司和经理人公司,培养发掘本土歌手,推动原创音乐发展。在这类阶梯式成长轨迹中,由孔雀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润生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金辉煌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香港泰歌文娱唱片有限公司组成的四大经济实体,加上涵盖音像制品制作、生产、发行和音乐创作、歌手包装、演艺推行等纵横结合的产业价值链,孔雀廊正在朝综合性的民营音像文化产业团体方向迈进。对这样的多元化产业布局,孔雀廊除做大做强的内在需求以外,其“版权商与经销商合二为一”的业务模式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在一以贯之的经营正版音像制品的原则下,孔雀廊与VMP、BMG、EMI等众多国际知名唱片公司签约,获准引进版权、复制加工、制作国际畅销产品,并成为环球唱片公司旗下宝丽金、上华、正东、新艺宝等公司CD、VCD、DVD、MTV及卡拉OK系列节目的中国独家总经销商。据统计,孔雀廊现已引进经国家版权局认证的节目版权2000多个,自行拍摄与合拍的自有版权节目达3000多个,已成为全国音像行业引进节目最多的企业之一。事实上,多元化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孔雀廊转型序幕的一角。今后5年,孔雀廊还将致力于以下3大项目的运营,以整合和完善现有的集团化架构:第一,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借助顺德粤剧团,深入到粤剧演出市场,培养粤剧观众群。剧团成立后,计划每一年在国内进行不少于200场公益性的粤剧演出,同时将地方性的剧团办成国家一流剧团,走出国门演出,以引领粤剧走向世界。第二,征地3万到5万平方米,建设粤剧演艺培训中心和拍摄基地,扩大粤剧外延,延伸到旅游娱乐业中去。第三,培养发掘本土歌手,完成从引进到原创,从追星到造星的跃迁,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构筑演艺产业链。谁的二次创业“走过了初创期的孔雀廊,现在面临着一个更为重要的转折,”孔雀廊一名内部管理人士泄漏,“家族化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企业领导者观念的转变,到内部管理流程的再造,这个进程比单纯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要艰苦很多,无异于第二次创业。”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增长势头仍旧强劲的商业气力,家族企业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凭仗特有的亲缘关系和相干的社会络资源,以较低的本钱,在很短的时期内取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其次,由于家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在通常情况下,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灵活的适应性,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条件下,家长制权威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白癜风原因决策效力和履行力。但是面临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不确定性极高的行业生存环境,仅仅依托传统家族观念的维系,愈来愈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至于近年来“富不过3代”的传言屡屡为许多家族企业的殒落所证实。对此,陈锦芳的耽忧非常具有代表性:“我现在最大的困扰,除盗版以外,就是怎样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构成一套专业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决策和管理机制。”而对以产权社会化和管理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若即若离,几近已成为当下众多家族企业乃至民营企业一个共同的心结。客观地来看,孔雀廊目前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为将来的延续稳定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缺少银行信贷,版权又没法抵押贷款,目前孔雀廊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自有资金,因此要实现企业的成倍增长,必须进行资本合作,”陈锦芳说,“相较于资金需求,我们更看重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政策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符合孔雀廊未来发展的一种模式。”据悉,摩根士坦利等几家境外风险投资机构已和孔雀廊商量数次,2005年年初,孔雀廊将会与其中的一家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另外,孔雀廊的股权分置方案也正在提上日程。此时的孔雀廊,走到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口。已从作坊式的家族企业转变为民营公司典范的孔雀廊,能否顺利向一个架构集团化、运营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的现代企业转型,将是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考验。

这是一次让人感动和沉思的采访经历,好几次都忘了自己只是冷眼旁观的人。阿芳与阿泰,是一对性情差异巨大的姐弟,阿芳最富有穿透力的地方在于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笑,而阿泰大部分时候总是温和地沉默着,众人当中更显忸怩。而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挂牌仪式上,穿梭于满座高朋之中的他们却流露出一样的神情:紧张、兴奋,还有向往。之前的阴雨天气会不会继续,佳宾是不是都已确认到场,能不能热烈而有序地进行……可以理解,这是孔雀廊创业以来最盛大的一次活动,以至于到最后的报答午宴上,俩人几近是“醉谢”大家。8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电器行做到中国民营音像业的旗舰品牌,孔雀廊凝聚的不仅是阿芳和阿泰和全部家族成员的血汗,而且也是百余名新老员工共同编织的梦想。而后者,也许对孔雀廊有着更不寻常的意义。依照家族企业寿命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理论,目前的孔雀廊正进入青春期:高速成长,范围效益已出现,市场开辟能力迅速增强,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品牌和企业荣誉也已为公众所知晓。在这个阶段,企业创始人开始雇请职业管理人员,并逐渐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对此,孔雀廊已有所觉察和行动。比如,开始对过去单一的销售驱动增长模式进行改进,向管理能力要效益;在基本业务结构搭建起来以后,有意识地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等等。对企业创始人本身而言,如何在这1进程中,通过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完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跃迁和再造,寻觅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则是另外一场触及心灵的重大决定。如果这类过渡或说转型顺利完成的话,孔雀廊的未来将更值得期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sh/6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