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导读

近期常州毒地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的   

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图

  土壤污染风险源地图图例说明

  1.重点行业

  系指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场地和/或周边土壤带来较高污染风险的行业。

  此前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土壤污染普查结果发现,从事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的企业,主要对土壤造成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污染;采油区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采矿区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其中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

  从废弃物处置场来看,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则有机污染严重。

  根据IPE此前的研究,电镀、金属表面处理以及电池生产和回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产生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农药和制药行业企业中,涉及氰化物、吡啶、挥发酚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质以及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排放,对场地土壤造成污染。

  鉴于此,此次土壤风险源分布图选择化工、农药、化肥、矿业、金属冶炼、石油、电池、电镀、皮革、煤焦化、制药、固废处理和垃圾处理等作为土壤污染风险源重点行业。

  2.国控污染源(红色方形点)

  本期土壤风险源地图中的主体,是上述重点行业中的国控污染源。包括:年以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涉及上述土壤污染风险行业的重点污染源、历年国家重点监控重金属企业。

  国控重点污染源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其中主要废水、废气排放量累计占工业排放量65%。

  重金属国控污染源企业的筛选标准也主要是基于排放量,以年度年国控重金属企业筛选标准为例,六种指标中任意一种的排放量需要达到下图标准:

  年国控重金属企业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中调整后的所有涉重企业,不再另行筛选。

3.非国控污染源(蓝色方形点)

  是指不属于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但从事上述重点行业,且年以来出现过环境违规问题的企业。这些企业也被纳入环保监管范围,而其环境违规行为可能导致土壤污染风险升高。

  4.工业园区(灰色圆形点)

  涉及上述重点行业的工业园,主要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在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图中以灰色圆标识。根据两部委的调查,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我们还列入了其它重点行业的部分大型工业园区,包括医药、化工、皮革等工业园区。

  局限性

  本图未包括农业污染源等其他可能风险源。此外,由于污染地图数据库制作于年,且数据库信息于年以后才逐步取得稳定增长,因而在年以前停止运行的重点行业风险源未纳入此图。这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化起步早的区域的风险源分布图会有更多影响。

  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规律

  在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核密度分析,在地图上用颜色标识出土壤污染风险源的集中度。

  

土壤污染风险源核密度示意图

  核密度示意图建立在企业分布数据基础上,赋予不同企业不同权重,非国控企业权重设置为1,国控企业为2,工业园区为3,用arcMAP软件核密度算法算出。

  结合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地图以及核密度示意图可以看到,中国土壤污染风险源总体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沿瑷珲-腾冲线,主要分布在中国人口密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总体南方多于北方,南方珠三角、长三角、湖南东部特别密集,浙江南部沿海和赣南也较为密集;

  大批风险源沿江河分布,除了沿珠江三角洲水道河网、长江中下游、黄河沿线以及钱塘江分布,还集中沿湘江以及海河与淮河部分支流[l1]分布;

  部分高风险行业分布高度集中,比如珠三角的电镀和金属表面处理,湘江流域的重金属企业、河南焦作孟州和浙南的皮革行业、河南三门峡地区的矿产行业等。

  西藏、青海大部、新疆中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南部、海南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及西部大部、黑龙江北部土壤污染风险源密度低。

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情况

  1.珠三角地区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在珠江三角洲的水道河网之间,电镀、金属表面处理、印刷线路板和电池等企业密集分布,图上的蓝色点企业都列入了年度重金属国控重点污染源。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进一步增加,由图可看出,大量重点企业极度密集地分布在珠江入海口三角洲,而其中又多为电镀,五金等重金属污染企业,这些行业产生的工业垃圾不断使重金属污染扩散,扩大,日趋严重。

  

珠江三角洲国控重金属分布卫星图

  2.长三角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长三角的重点行业风险源集中分布在江苏省长江沿线、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以及上海市。江苏省副省长曾在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座谈会上介绍,迄今江苏已经关停了多家化工企业,而这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土壤污染风险的管控和场地清理的压力之大由此可见。

  

长江三角洲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图

  除了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平原地区外,我们注意到许多风险源分布在山区,靠近江河水源。这样的现象在有色金属矿藏丰富的南方部分省区尤为突出。例如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可以看到重金属国控污染源密集分布于矿山边和县城。这样的地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也会面临很大压力。

“土十条”呼之欲出

1.中国土壤治理将有“大动作”      目前,土壤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发高度      而备受热议的“土十条”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陈吉宁回应称,之所以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一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二是基础非常薄弱。它和大气、水不一样,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现在还没有一部法律规范,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土壤的问题又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他透露,目前文稿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按照程序报批后就可以实施。      对此,环保专家彭应登也表示,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监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繁杂,且在目前的法规体系中,土壤污染是最薄弱的,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法律上具有滞后性,种种原因导致了“土十条”迟迟不见踪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土十条”虽然还没有正式出台,但为了能尽快落实政策,国家已经开始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在报告中,陈吉林指出,目前,环保部门已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支持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      当然,来自权威媒体报道称,有业内人士预计,“土十条”有望在即将到来的5月正式出台。      2.近百亿资金“鼎力相助”      即将到来的5月,期待已久的“土十条”真的会如期而至吗?对此,相关人士指出,该计划的出台以及专项资金的支持表明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要有“大动作”。此举不仅将带来环境的改善,整个国民经济都将因此受益。    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卡肯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政部日前公布的年中央财政预算中,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数据显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年预算数为90.89亿元。增加了在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此外,环保部也给出了专项资金支持。根据环保部年部门预算数据显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的预算资金达到万元。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宇军强调,土壤污染治理只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足以满足需求的,还需要社会资金的大量进入。

3.环保产业成“绿色引擎”

  土壤污染的防治带来的好处将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整个国民经济也都将因此受益。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未来随着相关修复治理工作的推进,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而这仅仅是环保产业“一角”。据悉,“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据测算,到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的资金,能够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约43.75%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万以下。2亿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与美国和欧洲分别已修复处和处污染场地项目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个,土壤修复市场尚处萌芽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

  市场规模与从业企业数量双增。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元,比年的12.74亿元增长67%。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家以上,在年约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超过个。土壤淋洗、原位加热、微生物化学还原等一批高精尖修复技术被实际运用在土壤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中,将环保产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色引擎”。

结语

在防治土壤污染的进程中,对污染源信息的全面掌握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这张中国土壤污染风险源地图虽然远非完善,但它已经显示出土壤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并且“土十条”预计会在五月份出台,我们希望与各界共同努力,全面识别土壤污染风险源,并一一绘制成图,用以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最终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防控,尽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保护好今世后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图文转自全球节能环保网









































鍖椾含鍝棿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晥鏋滆緝濂?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柟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sh/21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