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党玲芬

单位:孟州市育新小学

学科:语文

教龄:19年

荣誉: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河南省书香班级优秀教师、焦作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我是一个成长起步比较晚的人,在工作了第16个年头的时候才有了成长的意识。我连续参加了几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活动,从聆听专家讲座到成长力教师发言,如经历了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我的教育生命被彻底激活。

规划是我教育生命的航向

我开始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制定了努力目标:每天专业阅读不少于字,一天写不少于字的博客,评注教材、精读课文,每月上一节阅读推荐课。

我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开始有意识地遵循阅读地图,健全阅读结构,制定三年专业阅读规划。我又通过“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质。几年来,从语文本体知识到教育教学理论,从儿童心理学到哲学,我每年专业阅读都接近万字,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案例成了我的职业生活常态,陆续在《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几十篇。我的教育专业成长行动被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张硕果老师发现,吸纳我成为“新教育讲师团”的一员,在焦作各地做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成长历程报告和讲座。这样的“言说”让我一次次地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阅读与写作让我进入了专业成长的快速成长期。

这个时候,走出自己的狭隘、突破自己的诉求在我的内心变得特别强烈。在这种诉求的驱使下,几年来,我牺牲自己的双休日,十余次外出,到成都、北京、杭州、淄博、郑州、安阳等地听专家讲座和研修培训,聆听了朱永新、张文质、赵谦翔、程红兵、高万祥、余映潮、窦桂梅、吴正宪等教育专家的讲座,结识了常作印、申宣成、肖盛怀、常丽华等名师,也产生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在这些教育专家、名师身上,我的教育教学短板在不断地增高,我对教育的理解也在一次次走向深处。

教室是我教育生命的道场

因为成长,我的思想高度在不断提升,我的教育视野在逐渐宽阔。把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在教学中,把行走的见识与思考带到自己的教室中,让教室变得丰富起来,成为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大期许。

随着县里加入新教育实验的课题研究,我开始带着学生走进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实验。新教育提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读共写,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二年级,教室里没有安装多媒体设备,我们仍然坚持进行晨诵课程和读写绘课程。孩子们读儿童诗,仿写儿童诗,创作儿童诗,对语言文字逐渐敏感,学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班上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我利用校讯通、家长会以及每周给家长写信的方式,给家长讲述亲子共读的意义、方法,把家长引领到亲子共读的道路上来。

三年级,我们开展共读课程,组织学生建立博客,参加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一些孩子家里没有电脑,家长便到亲戚朋友家里把孩子的练笔文章发在博客上,使得学生们的阅读、写作热情高涨。

到了四年级,我们踏上了“在农历的天空下”古诗词课程之旅。为了开好这一课程,我提前一个学期就开始阅读古诗词解读的书籍:《唐宋词十七讲》《诗词例话》《人间词话》……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课程的开展,孩子们除了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还给古诗词配画,尝试写诗填词。音乐课,学习唱相关诗词歌曲,用口风琴、笛子等乐器演奏这些歌曲。美术课,进行相关主题手工制作。双休日、节假日,学生、家长齐聚公园,回顾诗词旅程,穿插作品展示、节目表演、亲子活动,把语言、美术、音乐、写作、生活等结合起来。我们成立了班级口风琴队,55个孩子全部参与。音乐老师重新备口风琴课,制作简谱,由简入深。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现在,口风琴已成了我的最爱,连那电脑游戏也不再吸引我了。”

五年级,我们开始尝试经济学课程。我设计了精美的丁香班班币,一面是丁香花的图像及币值,一面是全班同学的合影,请广告公司打印出来。我还设计了工资表,也请印刷厂单独印刷成一个本子,紫色的封面加上道德图谱。在每周家长信的反馈中,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了进步,坚持阅读、帮助做家务、学会关心家人等等。看着孩子们的变化,我很开心,因为我们课程的终极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学会组织与规划,了解所有权的价值,懂得节俭和惜物,学会延迟享乐。

学生是我教育生命的贵人

教室里的共同生活,让我体验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回首走过的岁月,其实孩子们就是我教育生命中的贵人。

年10月,我到成都参加“新教育专业写作”研修培训,回来的时候给班里每个学生捎了份礼物——三国人物脸谱书签。我在每张书签上都写着赋予他们各自的词语:卓越、光彩照人、沉静、谦卑……第二天破天荒地读到一个孩子的日记,那是班上最慢的一个孩子,我送给他的词语是“慢慢走”。他写道:“老师学习回来,给我们买了书签当礼物,我没想到,竟然还有我的,我真的好开心。”从孩子身上,我逐渐理解教育的真谛,教育最本质的要求是老师的心里始终要有人的存在。我希望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内在的生命联结,渴望和孩子们建立更真实的师生关系,相互信任、敞开心扉,彼此接纳。

班上有个残疾孩子,因患脑瘫双腿行走不便,每天骑三轮车到校上学。他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他人帮助,在校用凳子帮助自己行走、上厕所。由于自卑心理严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们闹得面红耳赤。我很头痛,不知该怎么来对待这个孩子身体上的自卑与心里面脆弱的自尊。最终,在我们共读的生活中,他从《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本书里寻找到了自我生命成长的镜像,疯狂地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同时也拥有了愿望,希望将来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成为家人、朋友的负担。他和同学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学会了宽容与坚强。这让我更加明白教室的真正意义。如果自己的内心丧失了生机、丧失了滋养,教室里就会丧失生机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同时更加相信把美好的东西带到孩子们面前,经由守候与浇灌,这生命最终一定会开放于岁月的深处。

面对孩子,我心中经常有一种敬畏感。每个人的生命不同,有的如乔木,有的如兰草,但老师应当如阳光,照亮和自己相遇的孩子们,让喜光的乔木成为乔木,让喜阴的兰草安静地躲在那些角落,享受着自己的余光。若自己黯淡,教室就黯淡。我要尽自己的所能,使得自己的教室成为生命与生命相连接的地方。

推荐人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首先来自内心的觉醒。借助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党玲芬老师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同时,主动的教育行走又使她视野开阔,思想高度有所提升,对教育的理解渐入深处。更重要的是,她也因此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守住自己的教室,把美好事物汇聚在孩子们的童年,更加坚定、从容、智慧地做好教室里的每一件事情,把孩子们不断带往高处,同时也写下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硕果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lt/60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