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义华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年,我将之界定为新文化运动修成正果之年。 为什么作了这样一个界定?新年伊始,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8卷第5号上就发表了一篇李达所撰写的《马克思还原》,说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明确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是革命的”,而“一,唯物史观;二,资本集中说;三,资本主义崩坏说;四,剩余价值说;五,阶级斗争说”这五项,则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年打响的这第一炮,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已经修成它最重要的成果,这就是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始于年。上海渔阳里2号,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在上海的一所私宅。年4月,陈独秀从北京辗转来到上海,就居住在这里。 5月,在这里,他接待了俄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专门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6月起,他在这里和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杨明斋、沈玄庐、沈雁冰等人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毛泽东来到上海,也是在这里与陈独秀见面。随后,于8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62页):8月,“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该组织拟定一个具体的党纲党章内容的文件,并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28—27页)确认“上海的组织一开始就叫中国共产党,北京的组织则称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上海渔阳里2号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陈独秀本人亲自联络和推动或派人帮助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并于年8月20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陈独秀将《新青年》自8卷1号(年9月出版)起改组为党所领导的机关刊物,让李达、李汉俊、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作为党的喉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为毛泽东所说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作者:姜义华 原标题:《钩沉|:中国历史新起点》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engzhouzx.com/mzsh/13202.html |